胆结石如何治疗_ 哪些人更容易患有胆结石呢

2017-07-23 17:32 来源:网友分享

一、治疗胆结石的最好的办法

  一、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胆囊切除会带来以下后遗症:(1)、造成人体消化不良、腹胀腹泻;(2)、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4)、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5)、造成肝损害和结肠损害;(6)、导致胆管损伤;(7)、造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

  二、体外碎石、激光碎石“体外冲击波”和激光主要是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比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它的原理是: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现对固定,不会移动,其中的结石也就相对固定在一个位置,再加上结石硬度很大这一特点,所以可以在对结石进行定位后,利用“体外冲击波”或激光将结石击碎,变成更小的结石或者粉末,进入输尿管后(输尿管相对较粗),通过尿液排出。

  但是这两种方法不适合治疗胆结石,因为胆囊是可移动的,并且胆结石硬度不够,所以不容易被击碎;即使被击碎,并且随着胆汁排除胆囊,因为胆囊颈口非常小,小结石不易排除,及时排出胆囊后有可能卡在胆总管里形成胆总管结石,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难度非常大,需要切开胆总管才能去除结石,叫“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该手术非常复杂,治疗难度远大于胆结石。因此,这样的后果比胆囊结石更加严重。因此,“体外冲击波”的方法是不适合治疗胆结石的。

  三、药物溶石绝大多数药物只能起到一个暂时缓解胆结石的各种症状比如疼痛、炎症、消化不良等,全世界公认的唯一能够溶石的药物是“熊去氧胆酸”,该药物只能用于溶解0.3cm以下结石,

  它的主要弊端是:

  1、对溶解超过0.5cm以上的结石效果差,起效慢,疗程很长,费用贵;2、长期服用该药物有较强副作用:对肝脏有严重的损害;3、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胆汁成份的变异,表现为胆汁酸盐含量相对过少而胆固醇及胆红素等成份过多,胆汁酸盐不足以溶解过多的胆固醇及胆红素,日久以后,胆固醇及胆红素逐渐析出并凝聚结石石,而该药物无法解决这个结石形成的根本原因。

  目前,很多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很多是自封的“研究所”),看中了其中的商机,打着“药物(中药)溶石”的旗号,其实纯属骗钱。他们的药物甚至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如何保证安全?更别说“溶石”了。

  因此在此提醒患者朋友,即使买药,也应该到正规医院让医生开,而不应随意相信那些广告,擅自买药服药;切记,你所服用的药物会对你的肝脏、肾脏等身体器官造成炎症严重害,只是这些损害你一时不容易看到。

  针刺疗法,大多数患有胆结石疼痛的患者,都会通过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这是因为针刺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和止痛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治疗方法目的比较单纯性,治疗效果稍显不足,一般都是通过配合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二、胆结石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

  一、胆心综合征: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二、急性胆囊炎:有时结石因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常出现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三、胆石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约40%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希腊、意大利等国家,这个比例上升为75%;在中国,50%-80%的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胆石性胰腺炎往往是十分严重的出血或坏死性胰腺炎。而许多胆结石合并胰腺炎的病例常常在切除胆囊后便不再复发。这就充分说明胆石病与胰腺炎的发病的确有关系。

  四、引发胆囊癌: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70%-80%的胆囊癌伴有结石,并认为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有学者指出,有胆结石的病人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结石者的6-15倍;结石的大小与胆囊癌的发生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40%的胆囊癌患者结石大于3厘米,12%小于1厘米,且直径3厘米以上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要比1厘米以下的高10倍。

  五、阻塞性黄疸:胆结石有时可自行或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症,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休克。

三、哪些类型的人更容易患有胆结石

  1、 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郁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2、 饮食偏荤喜甜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

  3、 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汗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4、 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5、 肝硬化者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四、胆结石术前检查有哪些

  1、CT诊断

  因胆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胆囊的位置、扩张及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各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胆囊内分布的情况。

  2、X线胆道造影

  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胆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胆囊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

  3、B超诊断

  胆结石的超声表现B超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是胆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

  4、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D)

  PTC、PTCD穿刺路径有前路、后路、侧路三种,以侧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时影像清晰。对B超诊断胆结石者,PTC、PTCD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胆结石者,可考虑选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胆结石

挂号科室:肝胆外科

温馨提示: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粘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常见症状:腹痛、胆绞痛、胆囊增大、腹痛,发热及黄疸、阻塞性黄疸、胆红素钙结石、胆囊运动障碍、肝内管梗阻、灰白大便、色素性胆结石、黑色素结石、逐渐加重的右侧腹痛,伴厌食恶心[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肝胆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