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如何科学的预防乙肝

2017-07-25 20:22 来源:网友分享

一、乙肝患者会有哪些症状出现

  1、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

  2、慢性乙型肝炎: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3、重型肝炎: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4、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升高。

二、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在怀孕期间官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主要是经胎盘获得,经精子或卵子传播的可能性尚未得到公认。分娩过程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而传染。另外分娩后母婴间密切接触也是母婴侍播的一个方式。虽然母乳中可检测到乙肝病毒,但有报道显示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对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差别不大。在我国,母婴传播显得特别重要,人群中40% - 50%的乙肝感染者是由其传播积累而成的。作为一个“大三阳”的母亲,如果不做阻断,孩子出生后被感染的可能性达到90% - 95%,“小三阳”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的几率比“大三阳”的低一半,大概40%-45%左右。但是,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的母亲在生产后进行阻断治疗,其成功率在90%以上,也就是说,经过阻断有90%以上的孩子不被乙肝病毒所感染。

  2.血液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现在由于加强了对献血员的筛查,由输血造成的乙肝传播已经很少。但是,少数HBV DNA阳性,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血液还是可能漏检。所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乙肝还没有完全杜绝。

  3.医源性传播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反复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的感染的,叫医源性感染,包括手术、非一次性注射器、牙科器械、针灸针、内窥镜、器官移植等。所以,应该大力推行一次性医用器械。现在国家正对内窥镜的消毒制订更严格的消毒规范,此举可大大降低医源性传播。

  4.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传播

  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卫生用品。或伤口与伤口的接触。只要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进入你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有可能被感染乙肝病毒。

  5.性传播

  性传播的乙肝感染率为5.44%,而社会生活中一般接触传播的乙肝感染率仅仅为0.68%。所以,在家庭中,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较之其他家庭成员更容易感染乙肝,但感染后90%会自愈。性乱是造成乙肝性传播的原因之一。在国外把急性乙肝归为性传播疾病。

三、如何科学的预防乙肝

  预防乙肝的关键在于传染源的控制,要教育乙肝病人或携带者避免将血液中的病毒传染给别人。切断传播途径,其中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关键。乙肝病毒的感染者大部分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主要途径是母婴传播,这种感染途径对于治疗是一个极其不利的因素,也是乙肝在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幼儿感染上乙肝后会有发展成为各种肝病的可能,不少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还会有一些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而对于成年的感染者而言,只有5%左右的人会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也只占两成左右,可见幼儿感染乙肝病毒是比较难治的。

  另外,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例如看病、注射、针炙、拔牙及手术等医疗行为,应该到正规医院。接受文身、文眉、打耳洞、做双眼皮等具有损伤性的美容行为时,要注意所使用的器械是否经过严格消毒。

  易感者是体内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的人,这些人群应该尤为注意,可以采取接种乙肝疫苗的办法来加以保护。另外,对已患有乙肝的病人,有关专家认为,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的品牌药。

  从专家的讲解之中大家可以发现,对于乙肝的治疗在目前社会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治疗方案,这就需要乙肝患者能够认真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除了要按时吃药以外,还需要合理搭配饮食,这样,才能尽快恢复肝脏的健康。

四、接种乙肝疫苗要注意的事项

  1.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越早越好;除新生儿外,打乙肝疫苗需先做乙肝五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非正常出生的婴儿(包括剖腹产),和出生后体质较差的婴儿,最好推迟接种时间。

  3.发烧患者,和先天性免疫疾病患者,或某些重症患者,应根据医院判断,是否接种乙肝疫苗。

  4.打乙肝疫苗时,应做好登记,因乙肝疫苗需按接种程序注射。

  5.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6.乙肝疫苗注射时,一定要放松心情,和保持肌肉不紧张,否则可能会导致注射不顺畅,吸收不好等问题,以及药物,进入体内不适应而产生眩晕,脸色苍白,也就是俗称的晕针。

  7.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最好注射在上臂三角肌处,此处的接种成功率最高。

  8.目前一般按照0-1-6方法注射,即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为达到最佳的效果,应按时全程接种。

  9.有支气管哮喘和血清病的人、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者,和过敏性荨麻疹患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10.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最好三天内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乙肝

挂号科室:肝病科

温馨提示: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肝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转氨酶增高、消瘦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肝肿大、抵抗力下降、发热、精神萎靡[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

肝胆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