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1 20:44 来源:网友分享
(1)腹部包块: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听诊有时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3)压迫症状: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为生长于肋弓以下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导致破裂出血者,极为罕见的;
(5)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为血管瘤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异常。其发病机制为巨大血管瘤内血液滞留,大量消耗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Ⅱ、V、Ⅵ和纤维蛋白原,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可进一步发展成DIC;
(6)其它:游离在肝外生长的带蒂血管瘤扭转时,可发生坏死,出现腹部剧痛、发热和虚脱。也有个别病人因血管瘤巨大有动静脉瘘形成,导致回心血量增多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另也有罕见的胆道出血者。
1、与不良的情绪有关。
消极的情绪往往容易引发疾病,肝血管瘤的发生与不良的情绪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经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紧张、忧郁以及分愤怒等不良的生活情绪下会导致会血气滞留,容易引发肝脏病变,也是导致肝血管瘤的病发原因。
2、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如果在平时的饮食中经常的吸烟、引酒或者是经常食用一些油腻、煎炸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样也会成为诱发肝血管瘤的病因。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会致伤脾胃,肝脾失和进而导致气虚血瘀,从而诱发和加快瘤体的生长。
3、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的是家庭性遗传,先天性的发育不正常。
肝血管瘤一般是不会遗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因素的存在。得了肝血管瘤,尽早治疗,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将肝血管瘤彻底治愈。
4、与内分泌有关。
在肝血管瘤的病因中,据研究表明,该疾病与女性的激素分泌有关。由于女性的自身因素,疾病会在月经期间或者妊娠期间快速形成并生长,或者机体发生感染后血管变形,肝细胞的病灶坏死导致血管增大、淤血堆置导致该病形成。
肝血管瘤主要的鉴别诊断有: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常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肝功能异常和AFP升高;转移性肝癌,多为多发,常有消化系统原发病灶。
肝棘球蚴病
患者有牧区生活史,有羊、犬接触史,肝包虫皮内试验阳性,嗜酸性细胞计数增高。
肝非寄生虫囊肿
孤立单发肝囊肿易与肝血管瘤鉴别,只有少数多囊肝有时可能与肝血管瘤混淆。多囊肝50%以上合并多囊肾,病变自开始即为多发性,大多满布肝脏,超声、CT检查示病变为大小不等、边界光滑完整的囊腔,可能有家族遗传因素。
其他
肝腺瘤、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均少见。前者发展缓慢,但肿块坚硬似橡皮;后者发展较快,具恶性肿瘤特征,多见于青少年。
肝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超声表现:
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2.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肝血管瘤患者在饮食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管人们患上什么疾病,在治疗期间都需要格外注意饮食,好的饮食习惯对患者身体的康复有益,下面关于肝血管瘤患者饮食方面有12个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引起注意,多多重视。
1、禁酒戒烟。
2、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鸡蛋黄的每天食用量不超过2个。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要超过20克。
5、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等。
6、不吃煎炸食品。
7、不吃巧克力。
8、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
9、多吃新鲜绿色蔬菜,每天摄入量应在500克左右。
10、吃水果后要相应减少主食的量,比如吃了一个苹果,就应该减少主食50克。
11、山药、白薯、芋头土豆等,要与主食米、面粉调换吃,总量应限制。
12、每天摄入的盐量以5至6克为限。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 6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