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8 12:27 来源:网友分享
一、全身表现
1. 休克 主要原因是骨折部位的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多发性骨折等,其出血量可高达2000ml以上。剧烈的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亦可引起休克。
2. 发热 一般骨折后体温正常,但有些出血量较大的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通常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患者出现高热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二、局部表现
1. 骨折的一般表现
1) 局部疼痛 骨折处常出现疼痛和明显的压痛,从远处向骨折处挤压或叩击,也可在骨折处引发间接压痛。
2) 肿胀和瘀斑 骨折时由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和软组织损伤后的水肿导致患肢肿胀,严重时可出现张力性水疱。如骨折部位较表浅,血肿血红蛋白分解后可呈现紫色、青色或黄色的皮下瘀斑。
3) 功能障碍 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使患肢丧失部分或全部的活动能力。
2. 骨折的专有体征
1) 畸形 由于骨折段移位,导致受伤部位失去正常形态,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旋转畸形。
2) 反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 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骨折段之间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但在查体时不应反复主动去求证,以免增加患者疼痛和局部软组织的损伤。
1. 休克 多属于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伤、骨折引起的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 感染 开放性骨折有发生化脓性感染和厌氧性感染的可能。细菌感染后一般18~24小时即可观察到其生长繁殖,也有生长缓慢的细菌数日或数周后才生长繁殖。细菌繁殖速度也与损伤程度、局部组织生机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相关。
3.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1) 肺损伤:肋骨骨折时,尖锐的骨折端可刺破胸膜、肋问血管及肺组织,引起闭合性、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2) 肝、脾破裂:下胸壁或上腹部受到强大暴力损伤时,除可造成肋骨骨折外,还可能发生肝或脾破裂。
3) 膀胱、尿道损伤:骨盆骨折可损伤后尿道和膀胱。如有尿液外渗则可引起下腹、会阴部疼痛、肿胀。暴力作用于脊肋角部位,虽不致造成骨折,但却足以造成肾脏挫伤,发生镜下血尿,往往容易漏诊,需引起注意。
4) 直肠损伤:骶尾骨骨折可能刺破直肠,而致下腹部疼痛,肛门指检时可有血染指套。
4. 重要血管损伤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折端可能伤及肱动脉,股骨髁上骨折的远折端可能伤及腘动脉,胫骨上段骨折可能伤及胫前或胫后动脉。
5. 神经损伤
1) 脊髓损伤:多发生在颈段和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时,造成脊髓损伤,可以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丧失。
2) 周围神经损伤:较多见的有上肢骨折可能损伤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腓骨头、颈骨折时,腓总神经常同时受累。髋臼后缘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时可能伤及坐骨神经。
骨折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伤病,危害人人皆知,但你是否知道,骨折不一定只是伤骨,如果不小心,还会造成肌肉萎缩!!!
因为骨折的固定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就意味着患肢将在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被限定于某一体位而不能活动。即使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前,某些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活动仍是被禁止的。同时,由于疼痛,一些必要的、适合的练功活动也不能为患者所采用。结果,患肢的骨骼肌因得不到足够的力学刺激,新陈代谢大大降低,出现废用性萎缩,而骨骼肌的萎缩又限制了关节用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
预防肌肉萎缩最有效的方法即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减轻肌肉的萎缩。一般情况下,骨折愈合后,随着全身情况的改善和积极的功能锻炼,萎缩的肌肉可恢复正常的形态和肌力。
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较肿胀疼痛,主要锻炼方法是肌肉舒张、收缩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外,身体其他关节都应适当活动。上肢肌肉的锻炼是用力握拳和屈伸活动手指,反复进行。下肢肌肉的锻炼是收缩和放松大腿肌肉,勾脚踝和活动脚趾,能帮助消肿。
骨折中期(2周后)伤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应继续肌肉的舒缩活动,同时逐步活动骨折上下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动力量和范围,要特别注意的是关节活动不能太剧烈,同时应询问医生哪些活动不能做。
骨折后期(骨折愈合后)主要是加强伤肢各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关节能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对活动受限的关节要特别加强锻炼。
所以,骨折患者切勿只是一味地以静养为原则,把康复当作简单的时间等待,相关的功能锻炼也是很重要的,具体如何进行须听从医生的指导。
温馨提示:
骨折多由外伤引起,平时应注意避免外伤。注意活动(远端小关节活动,骨折部位及相邻关节不能活动),避免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