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麻痹的护理方法 周期性麻痹的常见治疗方法

2017-06-18 21:29 来源:网友分享

一、周期性麻痹是怎么回事

  一、病因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我国大多数为散发,欧美国家以遗传性或家族性多见,散发性仅占20%,故称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于1q31~32,与二氢吡啶受体基因相连,可能由基因突变致病。

  高血钾性(高钾型)周期性麻痹又称遗传性发作性肌无力症,强直性周期性麻痹,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近年来,发现位于17q23.1~25.3上的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存在错叉突变,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麻痹与这种基因突变相关,而被认为是一种骨骼肌钠通道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太明了。大多认为钾代谢障碍和肌细胞内外的钾平衡失调是引起发作的主要原因。还与膜内外其他离子的分布及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功能改变有关。而糖代谢过程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对钾的代谢亦有广泛影响。

  近年来,发现位于17q23.1~25.3上的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存在错叉突变,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麻痹与这种基因突变相关,而被认为是一种骨骼肌钠通道病,这些突变可引起钠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改变;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则认为是一种L型骨骼肌钙通道(双氢吡啶受体)疾病,双氢吡啶受体基因位于1q31~32,基因的突变可引起L型钙通道功能异常。这些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可能引起肌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和膜电位的改变,使肌纤维失去兴奋性而引起骨骼肌瘫痪。

二、周期性麻痹有哪些症状

  1.低钾型 是最为常见的类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国内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在发作前可有暴食、酗酒、高糖饮食、疲劳、剧烈活动、情绪紧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寒冷等诱因。大多在夜间睡眠或清晨睡醒时发病,也有在午睡时发病。醒时发现四肢软瘫、麻木、酸痛、无力。严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

  肢体瘫痪双侧对称,近端为重,亦可仅波及双下肢,波及四肢时一般也以下肢为重。有时颈肌无力,抬头困难。肢体瘫痪程度不等,可由轻瘫至全瘫。肌无力一般于数小时内达高峰,检查时发现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或消失。本病无感觉障碍,无锥体束征,脑神经支配肌肉一般不受累及。

  部分患者出现少尿或尿潴留。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心律紊乱。重症者可有血压下降,严重心律紊乱,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跳骤停或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发作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通常在1周内完全恢复。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多者可每天发作,少者终生仅发作1次,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发作较频。病程长和发作频繁者,在发作后可有持久性的肢体力弱。

  发作时的血清钾降低(<3.5mmol/L),尿钾排出量减少。心电图示低钾性改变,如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降低,出现u波且常与T波融合。

  2.高钾型 较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在10岁以前起病和白天发病,常因寒冷或口服钾诱发。瘫痪也以下肢近端为重,也可波及上肢及躯干呼吸肌。瘫痪持续时间不等,自几分钟至几小时,一般在1h左右。部分病人可伴有肌强直现象,多累及颜面和手部肌肉,寒冷时加剧。发作时的血清钾升高,可达6~8mmol/L。心电图呈高钾性改变,T波高耸,Q-T间期缩短。

  3.正钾型 很少见,也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在10岁前起病。发作前常有嗜盐及烦渴等表现。多在睡后或清晨发现肢体无力,其症状类似低钾型,但无力持续的时间大都在10天以上。减少食盐摄入或补钾均可诱发。发作时的血清钾正常。

三、周期性麻痹应该如何治疗

  1.西医治疗

  (1)低钾型 发作时可一次口服或鼻饲氯化钾4~10g(儿童按0.2g/kg计算),一般在数小时内显效。以后再继续服用氯化钾1~2g,3次/d,直至完全恢复后停药。重症者可以10%氯化钾30ml加入生理盐水l000ml中缓慢静滴(1min输入5ml左右),视病情严重程度1天滴注1~2次。有呼吸麻痹者,应及时吸痰、给氧,必要时行辅助呼吸。心律失常者可用10%氯化钾30ml、胰岛素10U加入5%葡萄糖液1000ml静滴。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复查血钾。平时应避免过劳、进餐过饱和受寒冷等诱因。如发作频繁者,可在睡前服用氯化钾1~2g,持续一段时间。也可服用醋氮酰胺125~375mg/d,其预防发作效果优于钾剂。

  (2)高钾型 发作时饮用高糖甜饮料,也可以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注,或将胰岛素10~20U加入10%葡萄糖500~1000ml内静滴。平时宜进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避免受寒、过劳、饥饿及进高钾食物。服用醋氮酰胺等利尿药,有预防作用。

  (3)正钾型 发作时可静脉滴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平时宜进食高碳水化合物;必要时可服用醋氮酰胺等排钾贮钠类药物,有预防作用。

  2.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①湿邪蕴积:

  主症:肢体软弱无力,行动不便,身体困重,形寒肢冷,或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祛湿泻浊,舒筋通络。

  方药:鸡鸣散加减。陈皮12g,木瓜15g,槟榔10g,薏苡仁15g,秦艽12g,萆解10g。

  加减:如痰湿甚,见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咳白痰较多者,可加法半夏、茯苓、胆星、白术、砂仁;若兼风邪者,加防风、羌活、络石藤;若兼热者,见心烦、尿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者,加黄连、黄柏、滑石、竹茹。

  ②脾胃虚弱:

  主症:双下肢痿软无力,进而波及上肢,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口中无味,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调和气血,宣通经络。

  方药: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薏苡仁15g,砂仁5g,白芍15g,萆解10g。

  加减:若脾气亏虚明显者,可加人参、黄芪;血虚阴亏明显者可加当归、熟地、五味子、枸杞子。

  (2)综合治疗:

  ①中成药二妙丸、补中益气合剂、参苓白术丸、豨莶风湿丸。

  ②单验方:

  A.补脾维力丸:生黄芪12g,人参10g,白术10g,泽泻10g,薏苡仁10g,升麻10g。共研细末制水丸,每次10~12g,3次/d,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脾气亏虚型周期性麻痹。

  B.四妙散加味:苍术12g,黄柏10g,薏苡仁15g,牛膝12g,秦艽12g,蚕沙8g,鸡血藤10g。水煎服,每天1剂,适用于风湿阻络型周期性麻痹。

四、周期性麻痹的护理措施

  护理

  周期性麻痹的患者,瘫痪发作间隔期正常,少数发作频繁者可出现持久性肌无力,甚至肌肉萎缩。一般说,中年以后,多数病人发作逐步减少而停止。

  周期性麻痹者应避免暴冷,过度疲劳、饱餐、高糖饮食或酗酒等各种已知诱因。发作频繁的周期性麻痹应重点除外甲状腺机能亢进。持续性难纠正的低钾性麻痹应做详细的病因检查,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肾上腺皮质瘤等。

  饮食原则

  1、食疗方

  “川乌粥”。

  做法:生川乌头5克,粳米100克,姜汁5毫升,蜂蜜适量,川乌头捣碎,碾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为粥,煮沸后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l-2分钟,煮沸即可。

  2、应该吃什么

  1)中心性软骨肉瘤病人对于热量的要求很大,因此饮食中蛋白质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特别是那种意境出现营养不良情况的患者,就需要补充更多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的种类最好是植物蛋白和部分动物性蛋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周期性麻痹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平时少食多餐,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饱、受寒、酗酒过劳等。

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也称为周期性瘫痪,是指反复发作性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肌病。按发作时血清钾含量的变化可分为低钾型、正钾型和高钾型三种。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遗传性者;继发性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钾改变而致病者。周期性麻痹通常是指前者而言。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青壮年 常见症状:四肢无力,下肢重,上肢轻,近端重,远端轻。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伴口渴、心慌、肢体酸痛、肿胀、针刺样或蚁走感;极严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以及心律失常等。[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西医药物治疗

骨外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