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20:13 来源:网友分享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浙江医院院长严静在日前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四次重症医学年会上表示,感染是导致重症病人抢救最终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医疗费用激增、有限医疗资源大量消耗的重要因素。通过规范化操作及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能有效预防和监控重症监护室病人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血管通路的使用已经成为ICU重症监护室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目前几乎所有的重症患者都无一例外需要侵入性器械的介入诊疗,如静脉导管、动脉导管等,但医用导管的反复使用、长时间的导管留置、不合格的消毒等,都成为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美国最近一项医院感染调查表明,87%的血液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每年因血液感染死亡的病患高达40万人。
在中华医学会第四次重症医学年会上,美国BD公司首次提出并倡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零容忍”概念,并与来自国内外的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们共同呼吁医护人员在各种治疗和护理中提升抗感染意识,加强规范化操作,借助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等准确、快速检测出致病源,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降低血液感染死亡率。
感染的主要表现机体的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的体温界限
口腔温度>37.8℃或直肠温度>38.2℃或简单地体温高于每天的正常变化值.
人体温度主要由丘脑下部控制,体温调节主要靠外周热量丧失和组织(特别是肝脏,肌肉)产热两者的平衡.在健康人,体温调节中枢维持内部器官体温在37~38℃.热可提高丘脑既定温度,激发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收缩,血液从外周回流,减少热量损失,最终使体温上升.颤抖,通过肌肉收缩增加热量产生,也可能被激发.热的维持和产生一直会持续到供应丘脑神经元的血液温度到达新的预定点,然后丘脑即维持这一新的热度.如要重新确定一个较低的温度,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可启动热量丧失的过程.
在一天24小时内,早晨温度最低,下午后温度最高,温度变化幅度,即温度的生理变化节律大约是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