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14:37 来源:网友分享
风寒感冒多于气候寒冷时发病。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全身及关节酸痛,鼻塞,流清鼻涕,咽喉发痒,咳嗽,吐白色稀痰,口不渴或口渴喜喝热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用药可选感冒清热颗粒,防风通圣丸等;风热感冒多因感受风热邪气发病。它的临床表现为自觉身体发热,轻微怕风,有汗,但汗出不畅,头胀痛,咽喉干痛或扁桃体肿大、疼痛,鼻塞,流黄稠鼻涕,口渴,喜喝冷饮,咳嗽,咯黄稠痰。
舌质边尖色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用药银翘解毒丸、板兰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小儿主要表现为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黏稠黄痰,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干或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老中医告诉我们,风热感冒比较多出现在春季还有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天的时候风比较多,同时气温也在逐渐的增高,而风还有温热的邪气相遇之后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多种疾病;夏季则是由于室外闷热,但是室内又比较的凉爽,特别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使用空调,这就导致室内外的温差比较大,这样也容易患有风热感冒。
很多人虽然直到有风热感冒,但是自己却不能够第一时间判断自己是否是患有了这种疾病,这就导致身体不能够及时的接受治疗,令健康受 到影响。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风热感冒的诊断方法,一起来学习下吧!
如果身体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并且身体中头痛的问题比较的明显。除此之外,还伴随有闭塞、留黄色的浓鼻涕,以及咳嗽咽喉干痛等等情况,那么就可以基本断定是身体出现了风热感冒这种疾病了。
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春季。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风热感冒系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证候。
而风热感冒的原因是:
1、“吃”出来的感冒:如过多地食用高脂肪食物,可降低机体的抗病毒能力;高盐食物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粘膜水肿、充血、病毒增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高糖食物可消耗体内的水分,使免疫力降低,进而诱发感冒。
2、“摸”出来的感冒:感冒病毒普遍存在于感冒病人鼻腔中,患者擤鼻涕或掏鼻孔时将病毒粘到手中,再通过手把病毒转移到所接触的地方,健康人接触这些被污染的手或物品,再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就会感染上感冒。
3、“愁”出来的感冒:医学研究证实,经常发愁的人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
而患有发热感冒的治疗方法是这样的: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1、桑叶薄荷饮 材料: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苦竹叶30克。 做法:将上药用清水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十分钟即可,随时饮用。 功效:本品对风热感冒既有辛凉解表作用,又可做为预防茶剂饮用。
2、三花茶 材料:金银花15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 做法:将金银花、菊花、茉莉花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焖泡10~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热毒所致的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此茶除用于治疗外,平素“火气”盛者,常服有降“火”的养生作用。
3、双花红果饮 材料:金银花30克,菊花15克,山楂10克,蜂蜜30克。 做法:将山楂用热水浸泡30分钟,加入金银花、菊花,置武火上水煎3分钟,滤过,兑入蜂蜜搅匀。每日1剂,分2次饮服。功效:辛凉解表,解毒利咽。主治风热感冒。
4、西瓜番茄汁,材料:西瓜、番茄各适量。做法:西瓜取瓤,去籽,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介绍11种风热感冒食疗方
5、杭菊糖茶,材料:杭菊糖30克,白糖适量。做法: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功效: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6、银花薄荷饮,材料: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做法: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日服3~4次。功效:本饮剂解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干口渴突出者。
温馨提示:
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