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中毒怎么办 亚硝酸盐有哪些毒性危害

2017-07-24 16:35 来源:网友分享

一、亚硝酸盐中毒应该怎么办

  1.口头医嘱:对于急性中毒事件,应先口头医嘱作常规处理,如吸氧、留取静脉通道、送检等,然后再了解病史、检查病人,建立病历,以赢得抢救时间。切忌按常规顺序慢慢问病史、书写病历,确诊后才开始作处理往往会延误时间。

  2.吸氧:食用腌制蔬菜、熟剩菜等易产生亚硝酸盐,有不法分子从工业用盐中提取的散装食盐更是亚硝酸盐的一大来源,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使组织缺氧。观察所见病人面色发青,口唇紫绀,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因此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3.美蓝(亚甲蓝)的应用: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功能。用量以每公斤体重1~2mg计算。同时高渗葡萄糖可提高血液渗透压,能增加解毒功能并有短暂利尿作用。

  4.对症处理:对于有心肺功能受影响的患者还应对症处理,如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心律失常药等。

  5.营养支持:病情平稳后,给予能量合剂、维C等支持疗法。

  6.洗胃:如果中毒时间短,还应及时予以洗胃处理。

二、亚硝酸盐的危害到底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的亚硝酸盐还是会产生很大毒性。误食了亚硝酸盐会导致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

  长期使用甚至会导致食道癌和胃癌。而且,科学家还缺少临床试验证明亚硝酸盐可以治疗心脏病等疾病。所以,科学家正在积极征集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并开始寻觅合适的药物生产商负责研发亚硝酸盐类药物。

  亚硝酸盐具有防腐性,可与肉品中的肌红素结合而更稳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业被添加在香肠和腊肉中作为保色剂,以维持良好外观;其次,它可以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提高食用肉制品的安全性。[6] 但是,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盐,会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令到血液不能运送氧气,口唇、指尖会变成蓝色,即俗称的“蓝血病”,严重会令脑部缺氧,甚至死亡。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在烹调或其他条件下,肉品内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降解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三、亚硝酸盐在食物中是添加剂吗

  这是片面的观点,也是大多数人对亚硝酸盐闻风色变的误区之一。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摄取亚硝酸盐非常普遍。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有些是天然存在,有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事实上,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一方面,亚硝酸盐可以说是天生的。植物生长时会利用自然界的氮合成氨基酸,在这一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生成硝酸盐,而植物体内的一些还原酶会把一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所有的植物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那么我们日常所有的饮食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80%来自于蔬菜。

  另一方面,食品中也有人工添加进去的,它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因为亚硝酸盐有发色,有防腐的作用。亚硝酸盐在腌肉、香肠、熏肉、鱼干、虾皮、鱿鱼丝等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高。应用亚硝酸盐或含有亚硝酸盐的嫩肉粉、肉类保水剂、香肠改良剂来制作肉制品,让肉制品色泽粉红,口感变嫩,不易腐败,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厨师的不传之秘。国家对食品当中可含有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规定十分严格,也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四、亚硝酸盐的远离办法

  1、隔夜开水不能喝

  把自来水烧开3~5分钟,亚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有害物的含量最低,最适合人们饮用。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形成致癌的亚硝胺。有专家发现,开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生水为高。而且反复多次煮沸时间过长或超过24小时的开水,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开水放置24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是刚烧开时的1.3倍。我国居民有爱喝开水的习惯,最好是现烧现喝或只喝当天的开水。也不要喝煮沸时间过长的开水。

  2、卤味不要隔夜吃

  卤味要当天吃完,不可隔夜。从食品安全角度讲,这是不卫生的。食品专家提醒,即使放在冰箱里,也并非绝对“保险”。冰箱里也易滋生霉菌,还有嗜冷菌等。

  3、隔夜汤小心饮用

  熬汤费时,所以人们平时会熬一大锅,慢慢喝,但剩汤长时间放在铝锅、不锈钢锅内,易发生化学反应,析出有害物质。建议汤底不要放盐之类的调味品,煮好的汤用干净的勺子舀出来当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盛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中,存放在冰箱里。

  4、隔夜银耳不能吃

  银耳汤是一种高级营养补品,但一过夜,营养成分就会减少并产生有害成分。因为不论是室内栽培的银耳和椴木野外栽培的银耳都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经煮熟后如放的时间比较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人喝了这种汤,亚硝酸就自然地进入血液循环、血液里的红血球里有血红蛋白,能携带大量的氧气供机体需要。但是亚硝酸起反作用,使人体中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免疫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