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17:33 来源:网友分享
1.一般化验检查
(1)尿酸检测 血尿酸水平升高,其中男性高于416μmol/L,女性高于357μmol/L。尿尿酸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意义不大,但在鉴别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方面有一定意义:低嘌呤饮食5天后低于600mg/24小时或普通饮食1000mg/24小时以下为尿尿酸减少。同时应注意血肌酐、血脂及血糖。
(2)肾功能检测 尿液PH值。
2.特殊检查
(1)关节滑液 急性发作时,抽取滑液检查,在光学及偏振光显微镜下显现白细胞内的针状尿酸钠结晶。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为(5~75)×109/L,甚至高达1000 ×109/L。
(2)关节滑膜活检 证实有尿酸盐结晶存在。
3.X线检查
(1)早期 可见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后,可逐渐出现关节软骨边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痛风石沉积,出现骨质呈穿凿样改变,有如虫蚀。
(2)腹部平片检测 有无泌尿系结石。
4.双肾B超
显示肾结石情况,单纯尿酸结石X线是不能显影的。
本病的防治,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除少数由于药物引起者可停药外,大多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
1.治疗目的
(1)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
(2)防止关节炎复发。
(3)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治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
(4)防止尿酸肾结石形成。
2.急性发作期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痛缓解72小时后才可恢复活动。药物治疗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使症状迅速缓解,而延迟治疗则炎症不易控制。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非甾类抗炎药 急性期首选的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或双氯芬酸钾,或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症状控制后停药。应用期间注意监测血肌酐水平。
(2)秋水仙碱 非甾类抗炎药无效时可考虑应用,开始时小剂量口服,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药物副作用时停药。用药期间监测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 如果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期可以考虑糖皮质激素。
3.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
(1)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别嘌呤醇,根据尿酸水平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
(2)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苯溴马隆。
应强调的是降尿酸药物可能诱发急性关节炎,因此在急性期不宜使用,而且此类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4.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减肥、控制血脂、减少非必要的利尿剂应用、控制饮食等。同时对共患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予以积极治疗。
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15%发展为痛风,如有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应在血尿酸持续高于480μmol/L时开始规律降尿酸治疗。如无心血管病等高危因素,则可在血尿酸高于540μmol/L开始持续降尿酸治疗。
1、控制总热量
痛风患者要保持或达到理想体重,最好能使自己的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15%。要做到后者重点是控制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饮食总量要比正常饮食低10%左右,不可过多吃零食,也不可每餐吃得过多、过饱。
2、低蛋白饮食
应给予痛风患者每公体重0.4~0.5克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总量应控制在40克左右,适当限制鱼类、豆类食物的摄入量。每日1杯牛奶加2个鸡蛋或瘦猪2两即可满足其肌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不可过多。
3、限制脂肪摄入量
为了促进尿酸的正常排泄,主张用中等量或较低量的脂肪,一般控制在每日50克左右为宜。在烹调肉时,应先用水焯一下捞出,肉中的嘌呤可部分排出,因而降低了肉食中的嘌呤量。在限制总热量的同时,患者的体重会有所变化,但切忌减得太猛,因突然减少热量的摄入,会导致酮血症。酮体和尿酸相竟排出,使尿酸排出减少,能够促进痛风的急性发作。
4、禁酒,少饮咖啡、茶、可可
酒精可诱发痛风发作并加重病情,应绝对禁止痛风患者饮酒;痛风患者在喝咖啡、茶、可可时也不可太浓、喝得太多。
5、保持充足的维生素B和C
维生素B和C富含于水果和蔬菜中,每日于饭后吃些柑橘、苹果,以及在膳食中多吃些绿叶蔬菜,可使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B和C。
6、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热量的主要来源应是植物性食物为主,如面粉、米类、但不要过量,因为糖可增加尿酸的生成与排出。
7、多饮水
保持水分的补充、良好的血液循环对痛风病情有帮助,而且对痛风不发作的控制相当重要,痛风病人确保每人水分补充三千毫升左右,促进血液的循环。通过尿液促进体内尿酸的排出。还可降低尿中的尿酸浓度,预防尿道结石,延缓肾脏进行性损害。为了防止夜尿浓缩,夜间也应补充水分。
8、多吃碱性食物
碱性食物不是通常所说的用小苏打发酵后做成的面食,如馒头、包子、苏打饼干等,而是指在体内代谢以后生成阳离子,使体液偏碱性的食物,主要是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坚果、海藻等,值得向患者推荐。
9、限制高嘌呤食物
过去主张用无嘌呤的饮食或严格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在限制嘌呤时,也限制了蛋白质,长期食用对全身营养带来不良的影响。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膳食中的嘌呤含量,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急性痛风时,每天嘌呤量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以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摄入。禁止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肝、腰、胰、沙丁鱼、凤尾鱼、鳃鱼、鲭鱼、肉汁、小虾、肉汤、扁豆、干豆类。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盐浓度随年龄而升高,有性别差异,在儿童期男女无差别,性成熟期后男性高于女性,至女性绝经期后两者又趋接近,因此男性在发育年龄后即可发生高尿酸血症,而女性往往发生于绝经期后。不少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持续终生不发生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血清尿酸盐浓度愈高,时间愈长,则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愈多。痛风的发病年龄以40岁左右达最高峰。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典型发作为起病急骤,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痛甚剧烈,甚至不能忍受被褥的覆盖。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渗液,并可伴有头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全身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无前驱症状,但部分患者于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然缓解,关节活动可完全恢复,仅留下炎症区皮肤色泽改变等痕迹,而后出现无症状阶段,即所谓间隙期,历时数月。多数病人于一年内复发,此后每年发作数次或数年发一次,偶有终生仅发作一次者。相当一部分病人有越发越频的趋势,受累关节也越来越多,引起慢性关节炎及关节畸形,只有极少数病人自初次发作后没有间隙期,直接延续发展到慢性关节炎。
3.痛风及慢性关节炎
未经治疗的病人,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后不能完全消失,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在慢性病变的基础上仍可有急性炎症反复发作,使病变越来越加重,畸形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个别患者急性期症状轻微不典型,待出现关节畸形后才被发现。少数慢性关节炎可影响全身关节,包括肩、髋等大关节及脊柱。
4.肾脏病变
临床所见历时较久的痛风病人约1/3有肾脏损害,表现为三种形式:
(1)痛风性肾病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间质性肾炎,早期可仅有蛋白尿和显微镜血尿,且呈间隙出现,故易被遗漏。随着病程进展,蛋白尿转为持续性,肾功能尤其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偏低等现象,病情进一步发展,由慢性氮质血症发展到尿毒症症群。约17%~25%痛风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由于痛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结石、尿路感染等疾患,所以痛风性肾病可能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2)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腔,导致尿流梗阻而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此时如给予积极治疗,如多饮水、碱性药物、降低血尿酸等,病情常可挽回。
(3)尿路结石 原发性痛风患者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部分病人肾结石的症状早于关节炎的发作。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更高。细小泥沙样结石可随尿液排出而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常引起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状。纯尿酸结石能被X线透过而不显影,但混合钙盐较多者,可于尿路平片上被发现。
痛风患者常伴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和Ⅱ型糖尿病。在年长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因素远远超过肾功能不全的因素。关于痛风与上述疾病之间的联系,一般认为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可能与肥胖、饮食、饮酒等共同因素有关。限制饮食,降低体重常可使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得到控制。
温馨提示: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多见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