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15:57 来源:网友分享
穿衣服不要太厚
如果衣物裹得太严实,比如围巾和领口,这样会导致呼吸不畅通,甚至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更不能用围巾领口当口罩挡住嘴巴,这样围巾的纤维或其中的病菌等也有可能随着呼吸进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感染,影响健康。
重点是护住双脚
双脚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重要部位,离地面也是最近的,很容易受寒,都话说“暖人先暖脚”,所以冬季御寒的重点是双脚,。首先要选择一双舒适保暖的鞋子,而且鞋袜要干爽,长时间在室外站立时,切记要时不时地活动一下。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人们冬季居家时会穿棉拖鞋,但脚跟会露在外面,最好选择能把脚跟包裹起来的那种,才能真正地暖和。
睡觉千万不要蒙头
寒冷的天气谁都想天天躺在被窝里,但是,很多人冬天睡觉时的一些习惯并不能真正暖和,而且还可能有害健康。例如,有些人觉得被子盖不严,就喜欢穿着衣服睡觉,其实,这样睡觉时可能会出汗,睡到半夜汗液蒸发会更冷,还不能“解乏”,被子压得太厚也是这样,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还有些人冬天有蒙头睡觉的习惯,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都留在被窝里再被吸进去,会使大脑缺氧,醒来后没精神。
洗澡水宜温
洗热水澡是许多人用以御寒的重要手段,热的环境,烫的水,把冬天的冷风完全阻绝在了室外。然而,冬季用过烫的水洗澡会洗去皮肤表面正常分泌的皮脂,导致皮肤干燥,甚至瘙痒等。从寒冷的室外突然置身过热的环境,或者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久,也会使人感觉不适应,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应注意。因此,冬季洗澡的水温比人体体温略高就可以了,环境要暖和,洗的时候可以从脚开始慢慢接触热水,以免身体感觉不适。洗澡的时间也要适当控制,不要过长。此外,每天晚上用温水泡泡脚,可以有不错的御寒效果。
1.多“点”水
常喝白开水
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冬季十大御寒技巧分享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
原因: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冬季十大御寒技巧分享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防“点”病
提高抵抗力防病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冬季十大御寒技巧分享
方法: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调“点”神
冬季心理流感
原因:冬天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季节,而人们也是非常的懒惰,万物都没有生机,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郁。为什么进入冬天后常常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而冬天更容易出现这个症状。
冬季十大御寒技巧分享
温性食物
中医认为,羊肉、狗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多吃可以提高御寒能力。相反,螃蟹、鸭肉、绿豆、冰糖、香蕉、黄瓜、西瓜、梨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产热食物
低温会对人体内分泌及消化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分解加快,能量消耗相对增加。因此,冬季应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类产热营养素的摄入,如主食和含少量糖分的甜食,尤其是鱼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炒菜时可适当多放一点植物油。
含碘食物
人体甲状腺可分泌一种叫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甲状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组成,酪氨酸可由体内合成,碘却必须依靠“外援”,因此,冬季应适当多吃点海带、紫菜、贝壳类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含钙食物
医学研究表明,怕冷与饮食中矿物质缺乏有关,尤其是缺钙,会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因此,冬季不妨多吃点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此外,山芋、胡萝卜、藕、土豆、大葱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矿物质,经常食用也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含蛋氨酸食物
低温使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谢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谢都需要甲基,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来提供。蛋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叶类蔬菜等。对于老人来说,不妨多吃点猪血。猪血中氨基酸比例与人体非常接近,易吸收,适合消化功能减退的老人食用。
含维生素食物
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如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因此,冬季应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
1、羽绒服没过腰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秋冬保暖要从下半身开始。羽绒服虽然保暖,但如果长度只到腰部,下半身得不到保暖,造成上下半身之间的温差,引起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越来越冷。尤其下摆是敞口的羽绒服,容易让腰部受凉,甚至漏进冷空气,使上半身也变冷。建议如果穿半身羽绒服,长度最好过腰,同时增加下半身衣服厚度。
2、层层裹紧
衣服的保暖性不仅与厚度有关,还取决于含气量和透气性。每层衣服之间具有良好的隔绝冷空气的作用,如果衣服层层裹紧,就会使衣服夹层之间的空气变少,保温作用反倒不明显,让人觉得更冷。
3、在室内穿高领衣
秋冬很多人爱穿高领衣服,保护头颅不受寒,不过也应分场合。在寒冷的室外这么穿,可以防止脖子受寒,但进了温暖的室内,应让脖子放松透气,使颈部的汗能够快速挥发,否则汗液蒸发带走身体热量,让人感觉更冷。比起高领服装,可穿可脱的外套显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