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8 11:25 来源:网友分享
要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先得确定何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哪些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但是,这些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往往是非特异性的。
确定了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非脑梗死、脑出血或脑部肿瘤,接下来便是确定到底是脑炎还是脑膜炎。
但这两种情况的鉴别诊断亦非易事,因为临床上有交叉重叠的情况,如脑膜炎同时伴有脑炎,常常描述为脑膜脑炎。
总体来说,是否存在脑功能异常是区别脑膜炎和脑炎的重要特征。
脑膜炎可能表现为不适、嗜睡或头痛、烦躁,而脑部功能正常。
脑炎,则会有脑功能异常,包括精神状态改变、感觉或运动、语言障碍、行为改变和人格异常等。脑炎也可表现为轻偏瘫、弛缓性麻痹和感觉异常。
癫痫发作和癫痫发作后状态也可见于仅有脑膜炎时,不应被视为脑炎特有。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繁多,从细菌、结核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原虫、寄生虫等,还有感染后脑炎或者免疫后脑炎夹杂其中,五花八门,如何鉴别是考验感染科医生的难点。
神经外科手术预防感染原则主要包括如下7点:
⑴ 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获得性细菌定植、感染的机会。
⑵ 充分术前准备,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其他部位感染等。
⑶ 手术前一天清洗头颅;力争术前2小时内或在手术室备皮;尽量不使用刮刀,建议使用电动备皮器或化学脱毛剂去除毛发。
⑷ 手术严格遵守外科无菌操作原则。
⑸ 少放或尽量不放置引流管;尽量采用密闭式引流袋;各类引流管均须经过皮下潜行引出后固定;一般脑内、硬膜下或硬膜外引流管应48小时内尽早拔除;腰大池引流及脑室外引流要注意无菌维护,防止医源性污染,留置时间不宜过久,必要时更换新管。
⑹ 术后定期换药,清除伤口周围血块、异物,以防止细菌滋生。
⑺ 注意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相关血液感染、术后肺炎、尿路感染等常见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神经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 清洁手术:以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为首选;其他类型手术:宜根据相应危险因素和常见致病菌特点选择用药。
⑵ 经口咽部或者鼻腔的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可加用甲硝唑。
⑶ 应在切开皮肤前30分钟静脉给药,半小时内滴完,如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可术中补充一次。原则上I类清洁切口术后不应继续使用。
感染发生后的抗感染治疗
如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严格依照以下5项基本原则规范化抗感染治疗:
⑴ 明确感染诊断后,对病灶控制至关重要,可使用如引流、清创等方法。
⑵ 抗感染治疗前要及时送检标本,在病原学结果回报前可先经验性用药,待回报后应及时参考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⑶ 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推荐采用静脉途径。
⑷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建议使用最大药物剂量及长程治疗。
⑸ 重症感染者宜经验性首选针对性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不除外厌氧菌感染时应加用甲硝唑。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系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根据感染的部位可分为:
①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实质;
②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膜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
③脑膜脑炎: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根据特异性致病因子不同,有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脑寄生虫病之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径有:①血行感染;②直接感染;③神经干逆行感染。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昏迷等,严重的脑炎可以导致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腰穿是诊断脑炎的重要手段。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