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08:19 来源:网友分享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共同关注糖尿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凤凰健康也邀请航空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任志雄博士聊一聊中医防治糖尿病方面的优势。
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中医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提倡治未病思想,无病先防,已病防变,在疾病的全过程中重视预防。对于糖尿病而言,以中医养生观指导糖尿病调护,节制饮食、劳逸适度、调养精神;提倡饮食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起干预肥胖;从肥胖阶段预防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积极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防止2型糖尿病发病;对于已确诊糖尿病者全面管理,延缓并发症,延长寿命。中医在糖尿病的应用体现在预防和控制的每一个阶段,具体如下:
中医调理使血糖相对平稳
糖尿病患者出现身体疼痛、失眠、焦虑抑郁、便秘、腹泻、感冒等各种因素均可引起血糖波动,中医可针药并用,在调理以上疾病上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对造成血糖波动因素的缓解,进而更理想的控制血糖,使患者血糖相对平稳。门诊有很多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通过调理中药,改善自己的体质,7-8年仍未进展为糖尿病。但在这里需要和患者强调的是,不要轻信某种药物或保健药能够治愈糖尿病,因为在目前的医学阶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中医的优势在于调整好人的状态,人的状态调整好,人调节血糖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减少西药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很多患者由于脾胃功能不好,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后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某些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后甚至出现腹泻,而二甲双胍为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对于患者是有益处的。若患者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可运用中医治疗手段,通过调理脾胃,使脾胃运化水谷能力增强,减少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逐渐耐受二甲双胍等药物。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乏力、心悸、便秘、疼痛等各种不适,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强调“因人制宜”,针对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疾病背景、轻重程度、临床表现等不同,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治疗。通过四诊合参,改善患者不适状态,使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肥胖不仅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加管理则后患无穷,从控制肥胖入手,调动患者的自身功能非常重要的。而目前患者多为虚胖,即老百姓所说喝口水都会发胖,往往表现为肌肤松弛,腹部松软,精力不足,进食生冷易腹泻,中医可通过针灸联合中药方法,健脾和胃、益肾、调肝等方法,加强患者运化水谷的能力及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易饥饿状态,减轻患者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延缓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我们主张合理运用西药,并通过中医个体化治疗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及皮肤病变等都有特色的治疗,如通过活血通络方法,采用足浴及中药内服的方法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冷痛,如通过健脾、益肾、活血通络等方法改善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如通过调整阴阳气血,改善中风后遗症,加强神经功能恢复。
无论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共同关注,提高认识,医患协作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希望糖尿病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很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和正常人一样颐享天年)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