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 20:12 来源:网友分享
病因
糖尿病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胃张力缺乏,胃动力紊乱,从而引起胃潴留。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体检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振水音。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严重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MMC的异常除可导致上述症状外还可引起小肠和结肠排空异常,引起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1.消化道钡餐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可见钡剂明显排空延迟,钡剂常在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
2.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见胃腔内大量食物潴留,蠕动功能较差,并可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
3.闪烁扫描技术
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和迟滞期都明显延长,故本法为胃排空测定的金标准。
4.胃肠测压技术
主要用于胃肠收缩功能的检测,包括收缩活动发生的时间、收缩强度、收缩频率、收缩的协调性等。
5.超声检查技术
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可动态观察液体胃排空、胃蠕动及消化食物通过幽门的情况,能多次重复进行。
6.胃电图描记技术
对胃动力和胃排空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可作为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一种重要过筛试验,也能用于观察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前后的科研对比。
7.放射学技术
通过测定不被消化且不透X线的固体物质排空(包裹着的聚乙烯小丸)可得到消化间期运动的间接资料。
诊断
糖尿病患者,如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音,即可疑诊糖尿病性胃轻瘫。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胃镜检查见胃腔大量宿食潴留均为本症之佐证;核医学相关技术测定胃排空可进一步诊断。应注意与器质性胃潴留鉴别。
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血糖水平的高低与胃排空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积极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部分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胃排空延迟。
2.饮食治疗
进食以少量多餐为好,低脂饮食能减轻患者胃轻瘫的症状。应避免进食不消化蔬菜,以预防形成植物胃石。
3.药物治疗
必须定时使用胃动力药物,应在餐前半小时左右服药,使其血药浓度在进食时已达高峰。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比利、伊托必利、西沙比利。
1、控制血糖
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是发生糖尿病胃轻瘫的始动因素,所以,最主要的就是严格地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调整饮食
饮食治疗也是以糖尿病治疗为基础,再加上胃轻瘫患者均有胃肠道功能障碍,因此建议在饮食上以少吃多餐、低脂饮食、匀浆化食物为佳,每天给予5-6小餐,以控制餐后血糖,促进胃排空,待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胃肠道症状减轻后,再适当地调整进餐次数。
3、调整用药
由于胃轻瘫时,进食后对食物排空延迟,胃不能将食物和药物以正常的速度排出,这就会影响到降糖药作用的正常发挥,从而引起血糖的不稳定,因此,并发有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要适当调整进餐与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差,通常建议在注射胰岛素15-20分钟内进食,胃轻瘫症状越严重,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与进餐的时间间隔则需要适当延长,以使胰岛素发挥作用的高峰与血糖浓度高峰期相吻合,进而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4、警惕低血糖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由于存在进食障碍,比较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使用口服降血糖药及胰岛素者,常在没有典型低血糖前驱症状下就发生了意识改变,因此,身边的家属们要学会识别低血糖的表现,一旦发现患者由于饥饿出现有心慌、手抖、出汗、全身乏力时,应立即停用降糖药物,让其平卧休息,并给予甜食来缓解低血糖症状。
5、学会摩腹疗法
采用摩腹疗法可以帮助防治胃轻瘫问题。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右手叠放在左手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揉多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呼吸自然,以利于胃肠蠕动。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