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6 14:54 来源:网友分享
一、发病原因
SRTH的确切病因不清楚,绝大多数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最常见的是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核苷酸发生变化或者缺失,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氨基酸顺序发生变化,导致受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甲状腺激素发生抵抗或不敏感。其次为甲状腺激素受体数目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作用减弱。还有甲状腺激素受体后作用发生障碍,也可引起SRTH。
二、发病机制
最常见的为甲状腺激素受体(c-erbAβ)β型功能区配体结合缺陷,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其次为甲状腺激素受体亲和力减低,由于抵抗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哪个器官对甲状腺激素敏感,那个器官的临床表现就敏感突出,如果心脏对甲状腺激素抵抗较轻,病人表现心动过速。
甲状腺激素抵抗主要是T3核受体缺陷,体外培养的淋巴母细胞也表现对甲状腺激素抵抗,研究证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3核受体和T3的亲和力只为正常对照组的1/10;也有作者证明患者淋巴细胞结合甲状腺激素的Ka值是正常的,但结合容量减低;还有的患者淋巴细胞T3核受体正常,但其他组织如垂体,肝脏,肾脏,心脏存在T3核受体缺陷。
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和TR-β基因分别位于第17染色体和第3染色体上,全身性SRTH的研究发现,T3核受体区的β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即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中有一个核苷酸被另一个核苷酸代替,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受体中相应位置的氨基酸被另一个氨基酸取代,使受体功能表现异常;或者数个碱基对缺失;或者单个核苷酸缺失;或者核苷酸插入;或者发生数个碱基复制等等,点突变出现在T3核受体和T3结合区的中部及羟基端,导致激素和受体亲和力减低,患者多为杂合子,即只要有一条T3核受体β等位基因点突变即可发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少数全身激素抵抗的患者T3核受体β基因有大片丢失,即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中一个编码,氨基酸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表达的甲状腺激素受体过早终止密码子,导致甲状腺激素受体丢失了部分氨基酸,这种氨基酸缺失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出现在受体DNA结合区及T3结合区上,病人均表现纯合子,即必须两条等位基因同时发生基因缺失才会发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上表现为多样性,可能因为基因突变或缺失的多变性,而不是受体数量减少的多样性,而甲状腺激素受体α基因突变很少有报道。
1.全身性甲状腺激素不应症
垂体与周围组织均受累,本型又可分为甲状腺功能代偿性正常型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型。
(1)代偿性正常型:
多为家族性发病,少数为散发者,本型发病多较轻。家系调查多为非近亲婚配,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型患者的垂体及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抵抗或不敏感程度较轻,甲状腺功能状态表现被高T3、T4代偿,可维持正常的状态,无甲亢临床表现,智力正常,无耳聋,无骨骺愈合发育延迟,但可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及骨化中心延迟表现,其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T3、T4、FT3、FT4)均有升高,TSH值升高或正常,TSH不受高T3及T4的抑制。
(2)甲状腺功能减退型:
本型特点为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而临床表现甲减,多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可表现为智力差,发育落后,可有骨成熟落后表现,有点彩样骨骼,骨龄落后,还可有翼状肩胛、脊柱畸形、鸡胸、鸟样颜面、舟状颅及第四掌骨变短等异常表现。有些患者尚可发生先天性聋哑、少动、缄默及眼球震颤等异常。查体可有甲状腺肿,血中T3、T4、FT3及FT4水平升高,TSH分泌不受T3抑制,TSH对TRH反应增强。本型甲减与呆小病及黏液性水肿表现有区别。
2.选择性垂体对甲状腺激素不应症
本型特点为垂体多有受累,对甲状腺激素不反应,而其余外周组织均不受累,可对甲状腺激素反应正常,其临床表现有甲亢,但TSH水平亦高于正常,而又无垂体分泌TSH瘤的存在。本型又可分为以下2型。
(1)自主型:
根据TSH对TRH及T3、T4的反应性,本型TSH升高,垂体TSH对TRH无明显反应,高水平的T3、T4仅轻微抑制TSH分泌,地塞米松也只轻微降低TSH分泌,故称自主型,但无垂体瘤存在。患者有甲状腺肿及甲亢临床表现,但无神经性耳聋,骨骺可愈合延迟,还可无身材矮小,智力差,计算力差及其他骨发育异常。
(2)部分型:
临床表现可同自主型,但又不及自主型明显,临床表现可有甲亢,且TSH升高,垂体TSH对TRH、T3有反应性,但其反应性又可部分被T3及T4所抑制。本型还可有胱氨酸尿症。
3.选择性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应症
本型特点为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反应或不敏感,而垂体多无受累,对甲状腺激素正常反应。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无聋哑及骨骺变化,虽甲状腺激素正常及TSH正常,但临床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心动过缓,水肿、乏力、腹胀及便秘等异常,本型患者给予较大剂量的甲状腺制剂后可获病情缓解,因为其甲状腺功能及TSH正常水平,因此临床上对本型患者常常漏诊或误诊。
1986年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出核T3受体(TRs),此后有关TRs的研究迅速进展,并对发病机制作出进一步解释,本病与TRs缺陷有关,其缺陷表现形式有多样,并推测本病可能存在着两种TRs,其中异常的受体可抑制核T3受体复合物与染色质DNA的合成,患者淋巴细胞结合甲状腺激素的Ta值正常,但结合容量下降,提示家族性生化缺陷可能是TRs蛋白的缺乏,有些患者不存在淋巴细胞或成纤维细胞,TRs的异常,但不排除本病患者的其他靶腺组织,如垂体,肝,肾,心,皮肤等有TRs的缺陷,还有可能是缺陷不在受体水平,而是在受体后水平,目前研究已进入了基因水平,其发病机制与分子缺陷和突变本质有关,如全身性甲状腺激素不应症发病较多,此型患者的受体基因改变出现在TRβ上,尚未发现TRα基因异常,说明一条等位基因的点突变就可引起本病,目前认为本病多因TRs基因表达的多方面失调所致,它是发生在受体分子水平上,并且是一种典型的受体疾病,因此,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诊断相当重要,并要求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条件。
1.放免检测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TSH,TBG,TRH兴奋试验等,T3,T4可结构正常,有免疫活性,其值常常超过正常3倍多。
2.PBI值升高,BMR正常,过氯酸盐试验阴性,131Ⅰ吸碘率正常或升高。
3.血中LATS阴性,TGA(-),TMA(-)。
4.染色体测定可发现异常。
5.DNA,核T3受体(TRs),基因TRβ,TRα检测,TRβ基因发生点突变,碱基替换多出现在TRβ的T3结合区的中部及羟基端,即外显子6,7,8上,导致受体与T3亲和力下降,少数患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基因分析发现TRβ基因大片缺失,出现受体DNA结合区及T3结合区上,病人均为纯合子,而仅有一条TRβ等位基因缺失的杂合子家族成员不发病。
6.X线骨骺检查:多有骨骺发育延迟,点彩状骨骺和其他骨骺畸形。
7.甲状腺B超检查:了解甲状腺肿大程度,有无结节等。
8.其他测定:如尿胱氨酸测定,5’-脱碘酶等生化检测等。
饮食适宜:1.宜吃钾元素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碘元素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热性的食物。
宜吃食物
山羊肉属于燥性的食物,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甲状腺激素抵抗患者可减少感染性炎症的发生几率。200g与土豆同炖食用
鹿肉属于温热性的食物,由于甲状腺功能抵抗后,机体的免疫力通常会有显著的下降,本品可以增加体热有利于炎症的缓解,故应该增加此类肉品的食用。500g与萝卜同炖食用。
紫菜属于高钾元素、碘元素的食物,可增加组织的免疫功能,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证的发生几率。100g与熟肉同炒食用。
饮食禁忌:1.忌吃燥性显著的食物;2.忌吃寒凉性的食物;3.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忌吃食物
苹果醋属于发酵型的食物,性味比较寒凉,原本本病可因甲状腺功能水平低下造成机体的寒凉性,从而有诱发感染发生的风险。宜吃新鲜的苹果。
芥菜属于发物性的燥性的食物,不利于本病功能的恢复,也应该减少或者避免食用。宜吃血皮菜或者丝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