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要“稳”,而不是一味求“低

2016-12-02 17:25 来源:网友分享


为了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较以往更加严格。但同时也应看到,血糖控制越严格,相伴而来的低血糖风险也越高,血糖波动的幅度也相应增加。控制血糖,要“稳”,而不是一味求“低”。

血糖控制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血糖总体水平的控制(即“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达标);二是对血糖波动性的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高了当然不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但血糖过低也是很危险的。如果血糖过低,大部分情况下,低于3.9mmol/l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低血糖的表现,如饥饿、出汗、手抖、头晕、心悸、眼前发黑,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补充糖,就可能引起昏倒,甚至可以造成永久的神经损伤,导致死亡。

需要提醒的是,即使在最近的体检中发现血糖正常,也不要认为万事大吉,忽视了血糖波动的问题。如果经常急匆匆地吃饭,偶尔暴饮暴食,有时吃饭还不规律,一顿饥一顿撑,工作应酬时大量喝酒,都可能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加重胰岛的负担。长此以往,胰岛这个分泌胰岛素的唯一器官将疲惫不堪,甚至“罢工”。

赶快戒掉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好胰岛,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扩展阅读:


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预防

  糖尿病高血压是糖尿病多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首先应该特别重视人群中一级综合预防,尤其是对于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要消除和控制与本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养成良好饮食和卫生习惯。提倡“二高三低’饮食,即低盐、低热量、低脂肪和高钾、高纤维素饮食。对糖尿病临界高血压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子女应采取二级预防措施,进行严密的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刺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辅以临床治疗。

  对已患糖尿病或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宜采取三级预防措施。进行整体治疗,治疗方案宜个体化。控制血糖和血压,防止病情反复,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累加效应,影响预后或转归。

  对青年、中年或糖尿病患者,宜将血压降至<130/85mmHg的理想或正常血压范围内;对老年患者,至少降至<140/90mmHg的正常高值血压范围内。

  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与治疗全国联合委员第六次报告(JNC IV)建议,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伴有蛋白尿时,应将血压控制在1300mmHg以下,最佳血压应控制在120/80mmHg。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999)推荐的标准为:无肾病者应控制在130/85mmHg;合并肾病者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也有资料建议,对于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尿蛋白在0.25~1g/d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标蛋白>1g/d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但应避免血压下降得过快。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分泌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