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22:56 来源:网友分享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9240万人。随着糖尿病在我国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预防糖尿病。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多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因素影响,所以预防糖尿病一般是指预防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患病人数广、并发症多,所以预防2型糖尿病首先要剔除以下十个危险“因子”。
1.年龄大于40岁;
2.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遗传倾向;
3.女性曾生过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kg),或患过妊娠糖尿病;
4.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5.出生前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儿;
6.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调节受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如果两者都处于高血糖状态,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就非常高。正常情况下,igt的空腹血糖应小于7毫摩尔/升,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应处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而ifg的空腹血糖应处于6.1~7毫摩尔/升之间,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
7.患有代谢综合征(腹部肥胖或超重,脂代谢、血压、血糖等均异常);
8.超重、肥胖,或患有抑郁症。超重或肥胖通常用bmi系数(体重/身高)2来衡量,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9.长期服用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
10.日常饮食热量摄入超标,经常久坐,体力活动少。
前5个危险“因子”无法控制,但后5个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调整、相关治疗来干预,防止身体往糖尿病发展。此外,有上述任何一个及以上危险“因子”的人群最好定期筛查血糖,发现异常及时到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就诊。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
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着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