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20:26 来源:网友分享
1、改善呼吸功能
(1)保持病室环境的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尽量是的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
(2)呼吸困难者可用半卧位,并常更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和防止肺不张。
(3)给氧。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促进气体交换。
2、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1)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转换体位,拍背,促使痰液排出;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予以吸痰。
(2)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喂食时应耐心,防止呛咳引起窒息。
(3)遵医嘱给予袪痰剂,严重喘憋者给予支气管解痉剂。
3、降低体温
监测体温的变化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对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
4、密切观察病情
(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加速大于160~18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以增强心机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
(2)若患儿出现烦躁或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立即报告医生并共同抢救。
(1)抗菌药物治疗 原则:①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采集合适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指导治疗;在未获培养结果前,可根据经验选择敏感的药物;②选用的药物在肺组织中应有较高的浓度;③早期用药;④联合用药;⑤足量、足疗程。重者患儿宜静脉联合用药。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治疗应限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单纯病毒性肺炎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但必须注意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混合感染的可能性。3个月以下儿童有沙眼衣原体肺炎可能,而5岁以上者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比率较高,故均可首选大环内酯类,尤其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其抗菌谱广,可以覆盖大部分儿童CAP病原菌。对4月龄~5岁进行CAP抗菌药物治疗,尤其重症患儿时,应考虑病原菌是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链球菌,可首选大剂量阿莫西林或头孢菌素。
真菌感染应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选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亦可用克霉唑、大扶康或二性霉素B。
(2)抗病毒治疗 ①流感病毒:奥斯他韦、扎那米韦和帕那米韦是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对流感病毒A型、B型均有效。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是M2膜蛋白离子通道阻滞剂,仅对A型流感病毒有效。②利巴韦林(病毒唑)可滴鼻、雾化吸入、肌注和静脉点滴,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α-干扰素(IFN-α),5~7天为一疗程,亦可雾化吸入。③更昔洛韦即丙氧鸟苷,是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线用药。
(一)外周血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对判断细菌或病毒有一定价值。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现象,胞浆可有中毒颗粒。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偏低,亦有少数升高者,时有淋巴细胞增高或出现变异型淋巴细胞。支原体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偏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在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降低。
2.C反应蛋白(CRP)
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值多上升,而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
3.前降钙素(PCT)
细菌感染时可升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可迅速下降。但对于肺炎患儿,不能单独或联合应用这些指标来预测细菌或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特异性病原学检查
1.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和涂片 采取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胸水、脓液和血标本作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明确细菌性致病菌和治疗有指导性意义。亦可作涂片染色镜检,进行初筛试验。
(2)其他检查 如血清学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进行细菌抗原检测如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溶血素抗原、HI抗原等。
2.病毒学检查
(1)病毒分离 感染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是病毒病原学诊断的可靠方法。
(2)血清学试验 于急性期和恢复期(14天后)采取双份血清测定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若抗体升高≥4倍为阳性。但由于费时太长,往往只能作为回顾性诊断和其他方法的对照,限制了其临床实际应用。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升高可早期诊断。采取咽拭子、鼻咽分泌物、气管吸取物或肺泡灌洗液涂片,或快速培养后使用病毒特异性抗体(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法或放射免疫法可发现特异性病毒抗原。
3.其他病原学检查
(1)肺炎支原体 ①冷凝集试验≥1:32有很大参考价值,该试验为非特异性,可作为过筛试验;但传统的冷凝集素试验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足,②特异性诊断:包括MP分离培养或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测定。补体结合抗体检测是诊断MP的常用方法;基因探针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技术)检测MP的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但应避免发生污染。
(2)衣原体 能引起肺炎的衣原体为沙眼衣原体(CT)、肺炎衣原体(CP)和鹦鹉热衣原体。细胞培养用于诊断CT和CP,直接免疫荧光或吉姆萨染色法可检查CT,其他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电泳法检测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核酸探针及PCR技术检测抗原。
1.好发因素
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等。此年龄阶段的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尚未充分发展,容易发生传染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患,这些内在因素不但使婴幼儿容易发生肺炎,并且发病比较严重。1岁以下婴儿免疫力很差,故肺炎易于扩散、融合并延及两肺,年龄较大及体质较强的幼儿,机体反应性逐渐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增强,肺炎往往出现较大的病灶,如局限于一叶则为大叶肺炎。
2.病原菌
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均可诱发支气管肺炎,但以细菌和病毒为主,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为常见。一般支气管肺炎大部分由肺炎链球菌所致,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则较少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