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09:48 来源:网友分享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外形恰似一条白线,长度大约2厘米(约半寸),寄居在儿童的大肠内,有时随儿童的粪便排出,在粪便中可见无数白色小虫蠕动,这便是蛲虫。
瘙痒
是由蛲虫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械刺激所产生,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小儿哭闹不安。由于奇痒抓破后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
消化道症状
蛲虫钻入肠粘膜,以及在胃肠道内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精神症状
由于寄生虫在体内排出的代谢产物,导致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小儿夜惊咬指等。小儿的异嗜症状,蛲虫病患者最为常见,如嗜食土块、煤渣、食盐等。
其他症状
由于蛲虫的异位寄生所引起,如:阴道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也可侵入阑尾发生阑尾炎,甚止发生腹膜炎。
虫卵检查法
由于蛲虫特殊的产卵习性,
粪便中虫卵检出的阳性率为5%以下。肛门外虫卵检查法有:
1、擦拭法
将棉拭子先置于消毒生理盐水中,用时拧干,擦拭肛门周围,在滴有50%甘油溶液的载玻片上混匀后进行镜检。也可应用牙签的扁头插入有50%甘油或1%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润,然后用其刮拭肛门周围皱褶,将刮拭材料用盖玻片刮下,涂在载玻片上滴50%甘油或1%氢氧化钾1滴镜检。
2、漂浮法
用棉拭子置于生理盐水中,挤干,擦拭肛门周围,然后将棉试子放入有饱和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使虫卵洗入盐水内,再漂浮集卵进行镜检。
3、透明胶纸粘拭法
早晨排便前用透明胶纸粘拭肛门周围皮肤,在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连续3次,阳性率可达79.4%。该法简单,适合普查时应用。
虫体检查法
患儿入睡后1~3小时检视肛门,如有虫体爬出,可用镊子挟住入有酒精的小瓶中保存。因为蛲虫不一定每晚都爬出排卵,需要连续观察3~5天。
1、蛲虫呈世界性分布,其感染率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无密切联系。即使在发达国家蛲虫亦较常见,例如美国的蛲虫病是最常见的蠕虫病,估计感染人数为4200万。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各个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5~7岁幼童感染率较高
2、蛲虫的传染主要在幼儿及儿童间传染较广泛,主要原因在于被感染的幼儿症状为肛门及肛门周瘙痒,幼儿或儿童会由于瘙痒而抓挠瘙痒部位,同时沾染上蛲虫虫卵,再通过接触玩具,座椅或门把手等将虫卵扩散到孩子容易碰到的生活范围内,其他孩子很容易再碰触已被沾染虫卵的玩具桌椅等物品,通过口进入新的感染体,基本该传染源有一名儿童感染者将会在短时间内,传染给所有同范围的幼儿及儿童,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严格禁止儿童在幼儿园或儿童游乐场地穿开裆裤,在孩子游玩后要坚持洗手和及时为游乐场地进行消毒。
3、儿童集体机构及家庭聚集性地方分布
蛲虫其分布具有儿童集体机构及家庭聚集性的特点,而且蛲虫生活史简单,虫卵发育迅速,感染期虫卵抵抗力强(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存活20天),因而蛲虫病流行广泛。中国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6.36%,个别地区高达79.83%。感染者一般有数十条蛲虫寄生,重度感染者可多达5000至10000条。病人和带虫者是惟一的传染源。
1、甲苯咪唑
甲苯咪唑(安乐士)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广谱驱虫药之一,口服后5%~10%的剂量以肠道收,绝大部分从粪便中排出,单剂1片(100mg),在2周或4周后分别重服1次。孕妇尽量避免使用。速效肠虫净(复方甲苯咪唑)除含有甲苯咪唑100mg外,还含有左旋咪唑25mg。成人2片顿服,1周后虫卵阴转率达98.5%。
2、肠虫清片
肠虫清片,主要成分阿苯达唑,通过抑制寄生虫肠壁细胞的浆微管系统的聚合,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及葡萄糖的吸收,导致寄生虫能量之耗竭,致虫体死亡。该药除杀死成虫及幼虫外,并使虫卵不能孵化,服药方法: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顿服2片(400mg);1~2岁者服1片;1岁以下者及孕妇不宜服用。
3、中药
中药:使君子,去外皮,炒熟。日剂量每岁1g(一粒半),1日3次分服,共服3天。服后不能饮水,以免发生呃逆。若与百部等量服用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