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2 16:12 来源:网友分享
1、摄入含铁量丰富的食物
贫血是身体内的铁元素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偏低,那么多吃一些铁含量丰富的食物。铁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可以分类两大类,其中动物肝脏、红色肉类(牛、羊肉)和蛋黄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动物性食物,而黑木耳、香菇、油菜、大枣、核桃仁等是铁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食物的代表。
不过,有专家做过分析,100g猪肝中所含的铁为25mg,而100g大枣里面所含的铁仅为2.1mg,因此,相比较而言,动物性食物的补铁效果比高。
2、水果和蔬菜促进身体对铁的吸收
除了从餐饭中补充铁外,还可以多吃些水果。因为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进餐中一定要荤素搭配,吃肉类的同时要多吃蔬菜来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另外,用铁锅炒菜也能起到一定的补铁作用。
3、补充含蛋白质的食物
铁质和蛋白质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一类是奶、畜肉、禽肉、蛋类、鱼、虾等动物蛋白;另一类是大豆,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补充蛋白质进一步促进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
1、生理性血红蛋白偏低
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这是最常见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妊娠期的妇女,生理上需要较多的铁,而日常食物中又缺乏足够的铁质。不过这种贫血也比较好治疗,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即可,可以多吃一些猪肝、牛肉、蛋黄、樱桃、红枣。
2、病理性血红蛋白偏低
①缺铁性贫血
一般会表现为血红蛋白偏低,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中缺乏铁造成的。铁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生产,因此会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故障。这无疑会造成血红蛋白质水平偏低。
②乙肝病毒感染
血红蛋白偏低则可能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所引起的,从而使得红细胞分成成熟受到障碍。
此外在慢性肝炎、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对红细胞的破坏亦有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血红蛋白偏低,此时患者需要从根本上清除乙肝病毒。
在重型肝炎和较严重的慢性乙肝时,食物含铁量不够、食欲差、营养不够、维生素缺乏等造血物质不够,也会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这也是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之一。
③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
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和失血过多等,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等,同时红细胞的生产减少也是引起血红蛋白偏低的重要原因。
④荷尔蒙失调
如果出现荷尔蒙失调情况的话,则也是会引起血红蛋白偏低的。而有时候甲状腺机能降低则会引起新陈代谢率下降,使得患者出现疲劳、昏昏欲睡的症状。
⑤营养不良
也是其中一个常见因素。很多营养素缺乏会直接影响血红蛋白数量,如维生素不足(特别是B12)。这种问题最常见于孕妇和饮食不当的女性(缺乏叶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1、大枣补血
中医历来认为大枣是补血佳品,这里所说的大枣实际上是干枣。鲜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能促进铁的吸收,对改善贫血有益。而干枣中的维生素C损失较多,比鲜枣中的含量少90%以上。
同时,大枣虽然含有铁质,但含量并不高。由此看来,食用干枣达不到补血的目的。其实,中医所说的“补血”指的是“补气血”而不是纠正贫血。有些人尽管化验不贫血,但有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表现,中医辨证就属于气血虚,吃大枣能改善症状,调理身体。
2、菠菜补血
菠菜中的铁含量不高,仅有鸭血的1/10,而且吸收率很低,只有2%左右,也仅仅达到鸭血的1/10,通过吃菠菜补充铁质效果不理想。但菠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准妈妈补充有利于胎宝宝的健康。
3、蛋奶补铁
蛋类和奶类也不是铁的良好来源。蛋类铁含量不高,又因为含有卵黄高磷蛋白,会干扰铁质的吸收,吸收率仅为3%,所以吃蛋类补铁效果不佳。奶类是“贫铁”食物,铁含量非常低,而且吸收率也不高。
4、黑木耳补铁
干制的黑木耳铁含量的确非常高,甚至超过鸭血的3倍。可是准妈妈在吃黑木耳时,需要先经过水发,这样黑木耳的重量会增加6~8倍,相当于铁含量减低到原来的1/8~1/6,含铁高的优势几乎没有了,而且还有吸收率低的问题。
5、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不过许多人不爱吃胡萝卜,我个人的做法是把胡萝卜榨汁,加入积安堂枣花蜂蜜当饮料喝。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首先一个氧分子与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与氧结合之后的珠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整个血红蛋白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第二个氧分子相比于第一个氧分子更容易寻找血红蛋白的另一个亚基结合,而它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第三个氧分子的结合,以此类推直到构成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分别与四个氧分子结合。而在组织内释放氧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氧分子的离去会刺激另一个的离去,直到完全释放所有的氧分子,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
血红素分子结构由于协同效应,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曲线呈S形,在特定范围内随着环境中氧含量的变化,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的结合率有一个剧烈变化的过程,生物体内组织中的氧浓度和肺组织中的氧浓度恰好位于这一突变的两侧,因而在肺组织,血红蛋白可以充分地与氧结合,在体内其他部分则可以充分地释放所携带的氧分子。
可是当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很高或者很低的时候,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非常平缓,氧气浓度巨大的波动也很难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率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健康人即使呼吸纯氧,血液运载氧的能力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讲,对健康人而言吸氧的所产生心理暗示要远远大于其生理作用。
除了运载氧,血红蛋白还可以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离子结合,结合的方式也与氧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结合的牢固程度,一氧化碳、氰离子一旦和血红蛋白结合就很难离开,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其他与这些物质结合能力更强的物质来解毒,比如一氧化碳中毒可以用静脉注射亚甲基蓝的方法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