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 10:19 来源:网友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胡荣在6月8日下午第九届中国自我药疗年会的健康大讲堂上,向与会患者和观众就“如何降低心脏病风险”问题进行了讲解。
胡荣医师表示,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心脏病多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所以就经常有人咨询她,如何才能避免粥状硬化。医生表示,粥样硬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无法避免的,因为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血管的质量也在逐步降低。所以只能尽量减少和缓解粥状硬化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胡荣向与会观众介绍了容易患心脏病的几类人群:
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者。
3、高血压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6、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7、肥胖者。
8、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
同时还向观众解读了冠心病防治中常见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冠心病是老年病,很多人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需要防治该病。
但胡荣表示,她自己在病房里遇到最年轻的心梗患者仅仅只有21岁,另一个则只有33岁,而且一检查,发现已经搭桥5年了,也就是说28岁就得病了。所以冠心病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要重视。
误区二:忽视心梗的紧急信号――胸痛。
胡荣表示,其实心脏病在初期是有很多预兆的,比如胸痛就是一种较为明显的预兆,但很多患者不当回事,也不会往心脏病方面想,最后病发严重了才追悔莫及。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突然变化,以便在病情最轻的时候开展治疗。
误区三:冠心病放上支架后就万事大吉。
胡荣介绍说,支架仅仅是对那些已经严重堵塞的血管进行了治疗,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仍然遍布全身其它血管,这些血管随时有再阻塞的危险。
人体血管的总面积有1000平方米,而一个支架只能疏通危机生命最严重的一个部委,只有约0.002平方米,身体的其他血管还可能再出问题,引起再次心梗或中风。而且支架植入后虽然血管暂时疏通,但支架局部仍有再次血栓形成风险,据统计,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再次心梗、中风的危险会比没有发生过心梗的人高3-5倍。
所以如果是因为安装上支架就认为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了,不需要再注意了,就会很容易出现新的险情。
误区四:高血压、高血脂病人,只要系数降到正常值,就不再继续服药了。
胡荣说,这个误区有两个方面,第一,已经得病的患者的安全系数和健康的正常人是不一样的,会更严格、比正常人的数值更低更小,这是因为已经得病的患者需要更严苛的检测数据来保障心梗、中风不复发。所以仅仅降低到普通的数值是不够的。第二,一旦停药,血压、血脂很快就会反弹,某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还可能增加。血脂异常除有外界原因外,还有自身代谢、遗传等原因,它们在体内长期影响着血脂。任何一种调脂药物,都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一旦停药血脂往往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尤其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有高血脂的糖尿病病人,更不能随便停药。
所以,当血脂降到接近期望水平,部分病人有可能减少用药剂量,而不应立即完全停药,还有部分病人要维持原剂量。治疗中如果没有不适,应当坚持服药,不能随意减少或停止。
另外,很多患者因担心降脂药物的副作用而停药。其实,正规的降脂药物,大都比较安全,一般不会对肝肾功能等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轻度脂肪肝患者也可以安全应用。但是,长期服用还是应该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的,尤其是肝功指标,肌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