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定要远离这些症状

2017-07-26 14:2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心肌病的早期症状

  察颜观色早发现

  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那就是察颜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二、引发心肌病的原因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继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1)扩张型心肌病(DCM):扩张型心肌病可能和某些因素病毒、细菌药物中毒代谢异常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除特发性和家庭遗传性外,今年认为与持续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引起的心肌损害有关。病理变化以心腔扩大为主,心室壁变薄,且常伴附壁血栓。瓣膜、冠状动脉无变化。 肉眼观,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常超出正常人20%~50%以上,重量可达400g~750g以上。两侧心室肥大,四个心腔扩张,心尖部变薄呈钝圆形,因心腔扩张可致二尖瓣和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心内膜增厚,可见附壁性血栓。 镜下,部分心肌细胞肥大、伸长,核大浓染,可见畸形核。心内膜下及心肌间质纤维化,见有小瘢痕,病变以左室为重,肉柱间隐窝可见附壁血栓。有时可见部分心肌细胞变性。

  (2)肥厚性心肌病(HCM):病因不明,常有明显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常为青年猝死的原因;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为其仲发因素。

  (3)限制型心肌病(RCM):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脏间质纤维增生,即心内膜下纤维性增厚,心事内膜硬化,扩张明显受限。本病多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仅有散发病例。

三、心肌病的中医辩证分型症状

  心气虚弱症状

  胸闷或痛,心悸气急,动则加剧,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胖黯红,苔白,脉细结代。本型见于心肌病早期。证候分析:心主血脉,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液正常运行,心脉瘀阻测胸闷或痛;心失所养,则心悸气急,动则加剧;气虚日久,累及心阳,耗伤心血,血行迟缓,则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胖黯红,苔白,脉细结代,均为心气不足,瘀血内阻之征。

  气阴两虚症状

  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尤剧,心悸怔忡,眠少多梦,口干少饮,或伴眩晕耳呜。舌黯红,苔薄或红光无苔,脉细涩或细数。本型见于心肌病的相对稳定期。证候分析:气阴两亏,心气不足,鼓脉无力,心血瘀阻测胸闷气短;血行迟缓,则神疲乏力;动则耗气,故尤感症情加剧;卜阴衰少,神失潜藏,则小心悸怔忡;虚人扰神,则眠少多梦;阴虚血瘀,则口干少饮;肝肾精亏,清窍失充测眩晕耳鸣;舌黯红,苔薄或红光无苔,脉细涩,均为气阴两虚,心脉瘀滞之征;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气阳两虚症状

  胸闷憋气,或有胸痛,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夜晚加剧,胸腹胀满,纳谷不下,小便短少,腿足浮肿,畏寒肢冷,面色晦滞,口唇青紫。舌淡胖而紫,苔白滑,脉沉细结代。本型见于心肌病心衰严重期。证候分析:心肺气虚,胸阳不振,心血失运,心脉痹阻,故见胸闷憋气,或胸痛,面色晦滞,口唇青紫;心肾阳虚,气化失司,水饮内停,上凌心肺测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夜晚阳微,故气喘加剧;水饮中阻,脾虚失健,则胸腹胀满,纳谷不下;水饮滞下,则小便短少,腿足浮肿;阳气衰微,失于温煦测畏寒肢冷;舌淡胖而紫,苔白滑,脉沉细结代,均为气阳两虚,血瘀饮停之征。

四、心肌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1)心脏移植:始于1968年,手术后1年存活率达83%,5年存活率大于70%。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供体缺乏,手术操作复杂,以及排异反应等不利因素,尽管。

  (2)心肌成形术:心肌成形术或称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始于1985年,手术后1年存活率达83%。

  (3)部分左室心肌切除术:部分左室心肌切除术(心室减容术)或成Batista手术始于1994年,1年存活率为63-82%。基本方法是在左室侧壁楔形切除心肌75-150g,然后缝合室壁,这样就减小了心室容量,减小了室壁牵拉张力,提高了心肌收缩了,增加了心脏搏出量。

  (4)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始于1994年,手术后1年存活率为75%。方法是将二尖瓣口直径缩小,保留二尖瓣解剖结构(瓣叶、腱索和乳头肌)。恢复左新式正常几何形状,射血分数增加,心功能改善。还有的患者行"心脏双口成形术",即在做二尖瓣成形术的同时又行三尖瓣成形术,以期改善心脏功能。据文献报道这种术式因效果不确定,仍在试行中。

  (5)左室辅助装置:这种手术方法是将体外泵装置的两端,分别置于左室腔的心尖部位及主动脉上。这种辅助装置主要为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患者在等待心脏供体时所用。个别患者是使用该装置6个月后左心室缩小,心功能有所好转,于是撤离了左室辅助装置。这种辅助装置比较笨重,是人工心脏的雏形。

  (6)人工心脏:此方法是在左室辅助装置的基础上缩小了体积,将其置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腹部皮下或胸腔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心肌病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心肌病患者常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因此,心肌病患者的饮食应保证低盐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注意钠、钾平衡,有利于防止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肌病是一种由于心脏下分腔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行障碍的病变。心肌症可导致心脏逐渐衰弱,心律不整,最终引至心力衰竭,但冠状动脉则大多属正常。任何年龄的人都有机会患上此病。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无特殊发病群体 常见症状:活动后气促、易疲乏、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脏杂音[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