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的解决方法 发烧的危害

2017-07-26 13:33 来源:网友分享

一、如何解决发烧的问题

  物理降温:湿毛巾敷额部、腋部和腹股沟部,或者酒精擦浴也行。到了医院甚至用盐水灌肠的办法降温。这对于各种类型的发热均有作用,特别是高热和小孩尤为重要,保护脑组织和心肺功能,也为药物治疗争取了时间。
  一般措施降温:①多喝水,多喝水本身可以物理降温,多生成的尿液和汗液也可以带走大量的热,还可以补充高热损失的水分
  ②通风,带走体表的热量,降低空气的细菌密度,避免二重感染。
  解热镇痛抗炎药:如果上述措施发热无法控制,你就得用解热镇痛抗炎药了,可以调节体温中枢,达到降温的目的。
  抗生素、抗病毒:如果有流脓鼻涕等细菌感染症状就得用抗生素了,如果淋巴细胞细胞增高,就应该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了,或者发热无法控制也应该考虑常规使用,记得这些都是处方药,必须去医院,去药店不行的哦。
  激素:有时为了紧急降温,保护脑和心肺功能,可以考虑使用激素。激素的使用更严格,必须遵医嘱。
  预防:感冒流行多发季节,可以服用板蓝根和维生素c,提高抵抗力。另外强健的体魄和正常的作息规律对任何疾病均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烧对身体的影响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体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失调。因为婴幼儿脑发育不成熟,高烧会引起惊厥发作。如果40度以上超高温可引起小儿嗜睡,有时有说胡话的现象。另外发烧可使孩子不思饮食。因此,小儿发烧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三、小孩发烧的时候吃什么比较好

  小孩发烧可以吃的流质食物有:
  (1)牛奶。牛奶可供给孩子一定量的蛋白质,适量加些米汤可供给一些碳水化合物。
  (2)米汤。米汤可供给孩子碳水化合物,其水分充足,便于病儿肠胃的吸收。把大米煮烂后去渣即得米汤。
  (3)绿豆汤。绿豆属良性,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
  (4)鲜果汁。鲜果汁主要成分是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只含少量植物蛋白质,易于吸收。在夏天,可以喝西瓜汁,它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作用。在秋冬季节,可以喝鲜梨汁,它有润肺、清心、止咳、去痰等作用。新鲜橘子汁,具有去湿、化痰、清肺、通络等作用。
  小孩发烧可以吃的半流质食物有藕粉、代乳粉、稀饭、蛋、烂面等。
  值得注意的是,患病急性期一般食用流质食物,在恢复期或退烧期食用半流质食物。
  患儿发烧期内不要突然增加他过去没有吃的食物,以免造成腹泻。若发烧患儿食欲不好,就不要勉强他吃东西,以免吃了以后胃部不舒服吐出来,但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

四、治疗发烧的药物

  发烧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一般我们先提倡物理降温,下面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