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打胰岛素能治愈吗

2015-09-17 15:37 来源:网友分享

  糖尿病究竟跟什么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糖尿病打胰岛素能治愈吗

  在糖尿病的降糖治疗中,胰岛素使用的最大障碍是病人及家属有个心魔——担心注射胰岛素后会“上瘾”,一旦打上,就得一辈子打针。会认为“打胰岛素会上瘾,要终身打”。其实,这是我们中国大部分糖尿病病友最常见的一个对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认识“误区”。

  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是否需终生给药,取决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程度。如果治疗后每日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逐渐减少,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小于24单位且血糖控制满意,则说明病人胰岛功能有所恢复,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或改为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方式。如果每日胰岛素用量无法逐渐减少,或有较重的慢性并发症,则应坚持使用胰岛素,其原因在于使用胰岛素是本身病情的需要。

  此外,胰岛素在使用中,要随时调整药量,如糖尿病人感染、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则需较多胰岛素;而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尿剂、消炎痛也有可能会使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增加。

  在降糖治疗中糖尿病的病因分型诊断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打胰岛素并不意味着就得一辈子打胰岛素,打胰岛素并不像注射毒品一样会“上瘾”。反而,如果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及时打胰岛素,让自己的胰岛B细胞“休息休息”,倒有利于保护您的胰岛功能,促进它们修复。这样,过几个月后再吃口服降糖药,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有的糖尿病人因为病情原因改服降糖药为打胰岛素治疗,并且错误的以为打胰岛素就意味着不需要再进行饮食控制。其实胰岛素治疗只是为了血糖控制更加平稳,而胰岛素的使用量,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同样会不稳定。所以,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不但需要配合营养治疗,而且非常必要。

  糖尿病的三大副作用要知道

  一号拦路虎:疼痛

  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朋友,可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针头,就开始紧张、腿肚子发软了。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疼痛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您如果询问一百个注射过胰岛素的病友,恐怕有九十九个都会告诉您:注射胰岛素的疼痛感非常轻微!由于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因此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药物注射或疫苗接种轻微得多。当然,凡事都有万一,假如出现疼痛特别明显的情况,有可能是进针时碰到皮下神经所致,这时如果疼痛还能忍受,您可以迅速注射完毕拔针;假如疼痛无法忍受,那您应该更换部位再行注射。一般而言,胰岛素腹部皮下注射,疼痛感最小,且吸收稳定和注射方便。

  二号拦路虎:低血糖

  低血糖的确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不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不需要掌握如何预防及应付低血糖的发生,有备方能无患。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很常见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间,但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常比较轻,危害性较小,多数通过两餐间或睡前加餐可预防或避免。

  三号拦路虎:脂肪垫

  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视物不清[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内分泌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