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1 07:03 来源:网友分享
原发性低血压。(亦称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情绪不稳,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因心肌缺血、心肌张力减弱,血管壁弹性降低所致,有头晕、心跳、乏力的感觉。继发性低血压常继发于急性失血、休克、心脏病发作、慢性贫血、胃出血、脑动脉硬化、中风等病症中。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继发性低血压,如结核病,慢性肝病,肾病,重症糖尿病等。
体位性低血压。(亦称直立性低血压)常见于体弱之人,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差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冬眠灵等)所引起,临床上有眩晕、眼前发黑、出汗、心悸,甚至猝倒等表现。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低血压常由于低钠、血容量减少、心搏减少等引起。排尿性低血压多因夜间膀胱胀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随之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常致突然晕倒,神智不清,造成一过性低血压昏厥,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2—3min恢复正常。
排尿性低血压。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2—3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胀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随之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
体格检查。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尚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除此之外,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等。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如怀疑糖尿病者需进行血糖、尿糖测定;心血管疾病需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也可进行血常规、血电解质、肌钙蛋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有创性电生理检查、直立倾斜试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如怀疑肺栓塞,可进行血气分析、肺动脉CT、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如怀疑颅内病变或局灶性神经病变,则要进行脑电图、头颅和脑CT及磁共振。
常规治疗。低血压发作时的症状一般现象为头晕、乏力、出虚汗等,但有时却与血压升高时的现象相类似,让人难以辨别。有些病人误以为自己的血压没降下去,于是加大降压药用量,导致低血压后还在持续降压的状况,非常危险。当病人发现有不正常状况的时候,最好自己先丈量一下血压,而不是贸然服药,必要时及时去就诊。另外临床上用于低血压的控制使用最多的是降压护腕,它不仅有可以用于高血压,还可以用于低血压的治疗,长期使用可有效的控制血压,调节机体的血压机制,便高压降低,低压升高。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中医治疗。低血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元气大伤,肾气亏损,所以,心脏搏动无力,甚至出现间歇。虽然没有郁怒伤肝,但房劳伤肾是其主要原因。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按西医的思维方式会认为不合乎逻辑。西医治疗高血压,若服用过量的降压药会使高血压变成低血压,因为是在刺激中枢神经。而中医用的是恢复元气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使低血压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建议低血压疾病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这点至关重要,另外,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点是,若是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的情况下,也可以引起低血压的发病,所以,一定要对低血压这种疾病有足够的警惕。
劳逸结合。建议低血压疾病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应该注意做到劳逸结合,这点至关重要,并且,也应该注意做到保证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除此之外,也应该注意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并且,也应该做到忌烟酒。
饮食营养。 建议低血压疾病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重视一下饮食方面的调理,一般来说,主要是应该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这对于辅助治疗低血压疾病也会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应该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重视。除此之外,低血压疾病的患者也应该注意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温馨提示:
改变体位应缓慢,睡觉头部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