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7 08:03 来源:网友分享
患有了肱骨骨折通常会出现非常丰富的临床表现,按照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将肱骨骨折的症状分为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身体局部会出现瘀斑,而且身体还有可能出现畸形,在骨折处会有锐角出现。
肱骨干骨折患者的疼痛往往是非常剧烈的,同时上臂的功能还可能丧失,还会有明显的压痛出现。而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则会出现肘部肿胀疼痛的情况,在身体摩擦的时候会有声音出现,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张力性的水疱,由此可见肱骨骨折这个疾病的严重性。
产生肱骨骨折主要使由于间接暴力或者是直接的暴力所引起的,肱骨骨折的发病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通常认为任何人群都具有患病的可能性,而且肱骨骨折会发生与任何年龄。
患有了肱骨骨折往往还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产生,较为常见的有血管的损伤、臂丛神经损伤、肋骨骨折、血胸、气胸以及胸部的损伤等。对于肱骨骨折这类疾病来说,一定要坚持早发现、早检查、早诊断以及早治疗的原则。
确诊患有了肱骨骨折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治疗肱骨骨折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患者在治疗的期间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身体恢复的工作。
由于目前肱骨骨折的发病率很高,因此积极的进行预防变得十分重要,平时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量力而为,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注意加强营养的补充,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加强蛋白质的补充,平时睡眠的时间也需要保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产生。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 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用于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固定 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适应证 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
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
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
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
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
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骨折。
(2)术后当天可起床 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逐渐练习活动。
一、发病原因: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常由外侧打击肱骨干中份,致横形或粉碎形骨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 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二、发病机制:
骨端的移位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骨折的部位和肌肉牵拉方面等,在三角肌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椽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无论骨折发生在哪一段,在体弱病人,由于肢体的重力作用或不恰当的外固定物的重量,和引起骨折端分离移位或旋转畸形,肱骨干下三分之一骨折的移位方向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前臂和肘关节所处的位置有关,大多数有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
血管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
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证实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可行大隐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臂丛神经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1%。有的报道高达21%~36%,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胸部损伤: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温馨提示:
骨折多由外伤引起,平时应注意避免外伤。注意活动(远端小关节活动,骨折部位及相邻关节不能活动),避免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