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大结节骨折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017-11-13 08:21 来源:网友分享

一、肱骨大结节骨折康复治疗方法介绍

  1、悬吊制动

  悬吊制动2周后进行X线检查:骨折没有移位则进行被动运动,否则就继续悬吊。

  2、肩关节主动活动

  可以进行各方面的运动,但不应过度运动,主要练习前屈、外展和轻度的内/外旋,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进行各平面的肩胛骨主动运动练习和各平面的颈部主动运动练习,如有必要给予止痛治疗。

  3、X线检查

  6周时进行X线检查:骨折没有移位并出现愈合迹象,同时疼痛减轻,开始进行疼痛允许情况下的主动运动,前屈和外展下肱骨头加压练习,争取在3个月时肩关节可以达到完全的被动运动范围,盂肱关节向下被动滑动练习,肩胛胸廓运动。

  4、力量练习

  3-6个月时,完全主动运动范围下逐渐进行力量练习,所有的运动练习必需保证肱骨头在肩胛盂平面抬升时始终处于主动加压状态避免发生撞击。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肱骨大结节骨折康复治疗方法有什么,这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要力所能及,不要出现再次受伤的情况,另外在进行康复性训练的时候要有家人陪同。

二、骨折的病因介绍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病因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

  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三、骨折的临床表现介绍

  1.全身表现

  (1)休克: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特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3.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

  (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一般情况下不要为了诊断而检查上述体征,因为这会加重损伤。

四、骨折的治疗方法介绍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

  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2.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功能锻炼

  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骨外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