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4 10:09 来源:网友分享
长时间维持坐位姿态
长时间坐位使腰部得不到公道的运动,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久坐人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弯腰,而弯腰将加重腰部肌肉的紧张度。长时间紧张状态不仅导致腰部肌肉易于疲惫,出现酸胀感和疼痛不适感,并且使得腰部的支撑力和稳定性降低,轻易受到损伤而产生急性腰痛发作,形成腰肌劳损。
不良姿态的形成
不正确的姿态和体位是引发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或经常腰部持续负重可引起腰部筋肉的慢性积存性损伤。腰部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迁延日久,可造成腰部慢性损伤。
腰肌痉挛或萎缩
腰肌痉挛常发生于严重劳损的病例或急性发作时,并可出现脊柱侧弯及疼痛的加重腰肌劳损的病因,常见于一侧骶棘肌或腰背筋膜的劳损,按之较硬,并有结索状物触及。
环境的影响
风寒湿邪的侵袭,可阻碍局部气血运行,致使影响腰背部肌肉、筋膜与韧带紧绷、痉挛而变性而引起腰痛,从而导致腰肌劳损的产生。
1、腰部疼痛: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
2、患肢温度下降: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
3、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4、下肢放射痛: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亚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
5、观麻木感:病程较长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
6、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
(1)消除致病因素:如腰肌劳损原因为工作姿势关系,应针对原因改变条件和改善劳动体位。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保健体操等。加强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如采取俯卧位,去枕,然后用力挺胸抬头,双手双脚向空中伸展;也可仰卧床上,去枕,头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部的动作。
(3)休息与固定:腰骶部慢性劳损病人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4)改善血液循环: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超短波、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5)针灸和中药:针刺、拔火罐有一定疗效,可缓解疼痛,中药以祛邪扶正为主。
(6)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注射皮质类固醇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外用肌松药及镇痛药。
(7)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8)物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物理治疗也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目前存在较多的理疗方式,包括电磁、超声波、红外线、激光等,通过声、光、电、热等作用于人体,起到疏筋活络的作用。
1、积累性损伤
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可经常受到牵张,受力大而频繁的组织,会出现小的纤维断裂、出血和渗出。断裂组织修复和出血、渗出被吸收后,可遗留瘢痕和组织粘连。这些组织易牵拉、压迫内在神经纤维产生腰痛。腰肌劳损患者这种腰痛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甚至不能较长时间坚持某种姿势。
2、迁延的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损伤的肌肉、筋膜、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瘢痕和粘连,致使腰部功能减低且易出现疼痛,腰肌劳损患者常感觉腰部无力,阴雨天则腰酸背痛,长时间持续不愈。
3、腰肌筋膜无菌性炎症
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牵拉状态,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有人称之为无菌性炎症。
4、反复疼痛
腰肌劳损开始只有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并会出现弯腰困难、持久弯腰疼痛加剧等症状,但稍加休息就可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如果不彻底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者可能出现腰肌痉挛或萎缩,甚至不能平躺着睡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