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10:42 来源:网友分享
外固定
无移位的稳定的掌、指骨骨折。外固定10一14天即可作轻度的主动活动。而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在固定2周开始活动时,最好经常通过x线检查密切观察关节面平整情况。稳定的指骨骨折、脱恢复位后,固定2周。掌骨骨折及不稳定的指骨骨折固定3周去外固定后2—3周内用健侧手捏住患指骨折部位,作主动活动。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者,如内固定坚强、稳定,则术后不用外固定,否则做1-2周的外固定。
内固定方法
1、克氏针内固定 适用于近、中节指骨初掌骨横断骨折。克氏针内固定的技术方法从操作的简单性、准确性和对骨折的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以切开逆行交叉针固定为宜。切开逆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技术的注意事项:①指骨骨折选用直径为0.89-1.14mm的针、掌骨骨折选用直径为1.37mm的针,针的两端均为尖的菱形。②骨折平面至少距关节25px,骨折类型为横断或短斜。③克氏针与骨干的角度以30°- 45°为宜。④克氏针不能通过关节和伸屈肌腱。⑤在远侧端逆行打克氏针时,为了防止克氏针在髓腔内壁滑动,可用粗的注射针头作引导,针头的斜面要对向骨皮质的内壁。在逆行打入两根克氏针后,将骨折对位。此时将针顺行打入近侧端。在第二根克氏针打入时,助手一定要将骨折部作纵向推挤,以免第二根针通过近端骨皮质时,因反作用力的因素而导致骨折端的分离。⑧术中最好在手术台上拍摄x线片,以证实骨折对位及克氏针位置是否恰当。⑦克针尾部留在皮外,并弯成钩状,以免术后因肿胀而使针尾滑入皮内,造成感染。对于多发掌骨骨折作克氏针内固定时,还要考虑到掌横弓的排列。每一掌骨用1根克氏针作髓内固定,在骨折线的远端另用1根克氏针横行固定相邻之掌骨。若第二至五拿骨均有骨折时,则第二至三掌骨与第四至五掌骨分别用克氏针横行固定,这样既增加了骨折部的稳定性,又兼顾了掌横弓的排列。
2、钢丝内固定 适用于近、中节指骨和拿骨骨干横断骨折。在骨折线的两端平行地用克氏针钻孔后、用26号、28号钢丝作环状拧紧,对横断骨折的稳定性比克氏针好,且能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克服克氏针内固定可能出现的断瑞间隙。但它的不足之处是暴露范围广,需作两次手术取出钢丝1枚克氏针斜形固定加钢丝内固定。
3、微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直的钢板适用于掌骨及近节指骨干损形或短斜面骨折;“L”型或“T”型钢板适用于关节内骨折;手指近侧指间关节或拇指指间关节的髁骨折可用一个螺丝钉内固定;掌、指骨干大斜面或螺旋骨折,其骨折线长度为骨干直径2倍以上者用两枚螺丝钉内固定。近节指骨的直径与螺丝钉的直径比例以25:1为合适……对于皮肤有捻挫伤或多发骨折,由于软组织损伤较严重,手术暴露的范围太广,容易增加感染的机会。
4、Herbert螺丝钉内固定 是一种松质骨加压固定的新型螺丝订,由Herbert设计,于1977年开始应用在临床上,于1984年首次发表。该螺丝钉的特点为两端有螺纹,中间无螺纹,头部无螺帽、直径为4mm,长度为16—30mm,分成几个规格。原设计应用于腕舟骨骨折,因为腕骨的表面有很大的部分为软骨,其他内固定要损伤关节面,只有克氏针造成的损伤最小,但稳定性差,而Herbeert螺丝钉可以埋入软骨下,起到加压作用,并允许早期活动关节,外固定平均使用4同,有的甚至可不用外因定,亦不必做二次手术取出螺丝钉。目前其适应证已扩大至头状骨骨折,手指末节指骨干横断骨折,指骨熙大块骨折以及三角骨、钩骨、大多角骨骨折等。
恢复期时骨折处的愈合、软组织的修复,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如果饮食调节不好,营养跟不上,不仅影响患者对骨折处疼痛、软组织损伤的耐受力,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这也是骨折的术后护理措施。
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病房噪声较大、手术后探视的人较多、温度和光线的刺激等都会带给骨折术后患者不良的刺激。在护理工作中应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卫生的环境,保持病室内干燥、整洁,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用0.2%过氧乙酸消毒空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维持适当的温湿度。限制探视的人数和次数,在病房走廊禁止大声喧哗,护理巡视和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不要影响患者休息,以有利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顺利度过苏醒期。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切口干燥,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手术切口引流液量和色的变化。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现象,提示伤口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这是在骨折的术后护理中要特别注意的。
掌骨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产生给患者的手部活动带来诸多影响。掌骨骨折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且临床上掌骨骨折的类型有很多,那么,具体的掌骨骨折是如何分类的呢?
掌骨骨折在骨科中较为常见,其具体的分类方法如下:
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引起,骨折多发生在第一掌骨基底部1厘米处,以横断多见。
2、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多 因间接基力引起,其骨折线主要是由掌骨基底部内侧斜向背上而进入腕关节,而其近折端呈三角形小骨片与大多角骨的关系不变,远折端向外侧、背侧脱位和移位,并向掌侧屈曲。
3、掌骨颈骨折
掌骨颈骨折多见于第四、五掌骨,其主要是因间接传导暴力所引起,握拳击物时,掌骨头受到冲击,多为被断骨折。
4、掌骨干骨折
掌骨干骨折主要是因直接暴力打击等所致,以横断和粉碎居多,由于肌肉牵拉,多向背侧成角,由传达扭转致伤者,为斜形或螺旋骨折,亦向背侧移位。
以上是掌骨骨折常见的四种类型,由于其产生给患者的手部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我们应及早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以避免其产生,如一但有掌骨骨折迹象出现,要及早到正规的骨科医院进行诊疗。
掌骨干骨折
多由直接暴力如打击或挤压伤所造成,可以为单一或多个掌骨骨折。骨折类型以横断和粉碎者多见,因扭转和间接暴力亦可发生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由于屈指肌和骨间肌、蚓状肌的牵拉,骨折向背例成角。 对于掌骨干稳定性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后,可用小夹板外固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在碗关节轻度背伸下,牵拉患指,纠正重叠畸形,术者在掌骨骨间隙挤压并纠正其侧方移位,最后屈曲掌指关节,用拇指置于手掌推挤掌骨头及骨折远端向背侧,其他四指置于手背骨折的近侧段,以纠正向背成角畸形,如果稳定,可以使用支具固定,一般固定4—6周,但要每周复查X线片,如有移位需手术切开。 对闭合性不稳定性掌骨干骨折、多发掌骨干骨折或手部肿胀严重的稳定性骨折以及开放性骨折,为了使其能早期进行功能练习,防止关节僵硬,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宜。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主要选用克氏针内固定,从掌骨头打人,为了加强其稳定性还加用1根克氏针横行固定相邻掌骨的远侧部分,即可防止旋转畸形,并维持远侧掌横弓,对于第二、三学骨,因腕掌关节基本上无活动,因此纵行克氏针可固定至其近端之腕骨。若第二至五掌骨均有骨折,其横行固定之克氏针要用两根,才能维持掌横弓。闭合性拿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时,单个掌骨骨折用纵s形切口,而多个掌骨骨折时用横S形切口或两个纵形切口。切开皮肤后注意保留两根手背浅静脉,以免术后患手肿胀。内固定器材可选用微型钢板、克氏针或钢丝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