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4 07:56 来源:网友分享
1.骨瘤细小,无症状且不继续生长,可以不作治疗。
2.有症状,瘤体较大,影响外貌者可以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3.颅内板骨瘤术后病人按颅脑外科术后用药原则(如用脱水剂等)。
头上长的骨瘤多数都是良性的,且一般不发生转化为恶性骨瘤,大部分随着身体发育结束而停止生长。除非影响美观可以选择手术切除,如果不影响则不需处理,有时长时间的刺激反而会使它长大的,所以注意不要每天时不时的去触摸它即可。
无论原发与转移,也无论是哪种病理类型,脑病的治疗都比较困难。这困难表现在脑瘤好复发,手术虽有效,但不能反复进行;许多继发性的转移灶或敏感部位的占位,根本不可能手术;放疗或г—刀有一定效果,但只是种局部治疗,也无法解决复发问题,且常伴有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及颅内水肿;化疗药则大多无法透过血脑屏障,基本无效;免疫疗法充其量只是种安慰性治疗。因此,脑瘤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一、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
(一)良性骨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
(二)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二、发生部位
好发于颅骨、颜面骨及下颌骨,一般无症状,病程经数年或数十年;若发生于颅骨内板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压迫症状,如头晕、头痛,甚至癫痫等;当肿瘤发生于颅骨外板时,可造成外貌畸形,若发生于下颌骨,口腔或鼻腔内常引起压迫症状;颅骨区外骨瘤有时可出现恶变。
1.病因脑瘤和其它肿瘤一样,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如病毒感染、致癌物质、放射线、遗传、胚胎残余等,被认为与脑瘤发生有联系,但每一种学说,只适合阐述某类肿瘤的病因。有一些相关因素与人类脑瘤的关系迄今未完全证实。全面阐明脑瘤的病因,还有待于多学科的协作研究。
2.组织类型 颅内肿瘤是一个包括几十种脑部肿瘤的总称,最多见的为胶质瘤,约占1/3~1/2以上;其组织来源为外胚层发生的肿瘤,半数以上属恶性。胶质瘤根据病理和临床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和少枝胶质母细胞瘤。其次为脑膜瘤、神经鞘瘤(90%为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为最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等,除胶质瘤外,绝大多数为颅内良性肿瘤。
兼顾病理特征,并与临床相结合,可将脑瘤分为:①胶质细胞瘤,占45%,居脑瘤之首;②脑膜瘤,占15%左右;③垂体腺瘤,约为15~20%,多位于垂体前叶;④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10%左右;⑤先天性肿瘤,占12%左右;⑥其他少见瘤如脂肪瘤、淋巴瘤、黑色素瘤;⑦颅内转移瘤,占脑瘤的12%左右。
(一)颅内压增高症状约占90%以上脑瘤患者中出现,其表现为:
1、头痛、恶心、呕吐、头痛多位于前额及颞部,为持续性头痛阵发性加剧,常在早上头痛更重,间歇期可以正常。
2、视乳头水肿及视力减退。
3、精神及意识障碍及其他症状:头晕、复视、一过性黑朦、猝倒、意识模糊、精神不安或淡漠,可发生癫痫,甚至昏迷。
4、生命体征变化:中度与重度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引起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主要取决于肿瘤生长的部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作出肿瘤的定位诊断。
(1)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症状:
1、精神症状:多表现为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近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严重时丧失自知力及判断力,亦可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激动或欣快。
2、癫痫发作:包括全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以额叶最为多见,依次为颞叶、顶叶,枕叶最少见,有的病例抽搐前有先兆,如颞叶肿瘤,癫痫发作前常有幻想,眩晕等先兆,顶叶肿瘤发作前可有肢体麻木等异常感觉。
3、锥体束损害症状:表现为肿瘤对侧半身或单一肢体力弱或瘫痪病理征阳性。
4、感觉障碍:表现为肿瘤对侧肢体的位置觉,两点分辨觉,图形觉、质料觉、实体觉的障碍。
5、失语:分为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
6、视野改变:表现为视野缺损,偏盲。
(2)蝶鞍区肿瘤的临床表现:
1、视觉障碍:肿瘤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引起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常常是蝶鞍肿瘤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眼底检查可发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2、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萎、性欲减退。女性表现为月经期延长或闭经,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在发育成熟前可导致巨人症,发肓成熟后表现为肢端肥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