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如何治疗股骨颈骨折

2018-09-12 10:5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关于股骨颈骨折的病因

  发病原因

  外力因素(35%):

  因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20%):

  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之一。

  意外事故(35%):

  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致伤。

  发病机制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相对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故即便受伤不重,也会发生骨折,Atkin(1984)84%的股骨颈骨折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Barth等人给股骨颈骨折病人做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取下股骨内侧皮质进行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发现骨单位明显减少,哈弗管变宽,Frangakis研究了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认为在65岁女性中,5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在85岁女性中,10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目前普遍认为,尽管不是惟一的因素,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看作为病理骨折,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

二、有关股骨颈骨折的症状

  常见症状

  关节肿痛 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线状骨折

  1. 症状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2. 体征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5)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①大粗隆在髂-坐骨结节联线(Nelaton线)之上②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健侧。

三、针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股骨颈骨折西医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法以前,首先要了解伤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全面检查,血压、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结合骨折全面考虑。

  股骨颈骨折愈合较慢,平均需5~6个月,而且骨折不愈合率较高,平均为15%左右。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和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和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内固定坚强度有关。

  一般治疗方法

  1. 外固定:适用于外展型和中间型骨折,一般多采用患肢牵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内收,约需3~4个月愈合,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但骨折在早期有错位的可能,故有人主张以采用内固定为妥。至于石膏外固定已很少应用,仅限于较小的儿童。内固定适应证最广。对绝大部分内收型骨折均适用。一般约需4~6个月愈合,骨折愈合后仍应继续观察直至术后五年,便于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

  2. 内固定:目前有条件的医院在电视X光机的配合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如无X光机设备,亦可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在内固定术之前先行手法复位,证实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再行内固定术。内固定的形式很多,归纳约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Smith-Petersen三刃钉内固定:自1929年Smith-Petersen首次创用三刃钉以来,使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提高,至今仍为常用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②滑动式内固定:现有各种不同式样的压缩钉或针。压缩钉或针可在套筒内滑动,当骨折线两侧有吸收时,钉向套筒内滑动缩短以保持骨折端密切接触,早期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插。

  ③加压式内固定:此种内固定物带有压缩装置,能使骨折端互相嵌紧以利愈合。常用的有Charnley带有弹簧的压缩螺丝钉和Siffert使用的螺丝栓(Corkscrew Bolt)等。

  ④多针(或钉)内固定:根据股骨上端骨结构和生物力学原则分别插入2~4根螺丝钉或钢钉,不但固定牢靠,而且可减少对股骨头的损伤。如Moore或Hagia针等。总之,内固定形式多种多样。

四、针对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1 牵引护理

  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型骨折,老年患者都可用持续患肢牵引6~8周 [1] 。需要手术治疗者,为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移位、损伤周围组织、便于手术复位、减轻手术中出血,术前也可先行牵引治疗7~10天,牵引方法有皮牵引和骨牵引。

  皮牵引护理 注意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动或脱落,有无胶带过敏。鼓励病人取半卧位,作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踝关节和足趾屈伸运动。如用下肢牵引带牵引,在骨突部分垫棉垫,注意检查松紧度,观察骨突部位有无受压,肢端的血运和感觉运动情况。

  骨牵引护理 常用胫骨结节处骨牵引。护理上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如足背伸无力及下肢感觉运动障碍。预防针道感染,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天用75%酒精消毒针眼处1~2次。防止牵引针左右滑动,将牵引针稍折弯,用橡胶小瓶塞从牵引针两端穿入,卡于牵引针进出皮肤两端。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纳回,应用碘酊,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牵引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牵引力线与患肢轴线一致;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骨折复位后重量相应减轻作持续牵引,避免重量太轻或过重,造成骨折移位或过牵,力求保持牵引有效,滑轮要灵活,牵引锤要悬空。经过牵引治疗,精心护理,病人一般在3个月后能扶拐杖下地行走,6个月后可脱离拐杖行走。

  2 预防并发症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病人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这些疾病本身已有血管内膜损伤,再加上手术及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措施:(1)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指导病人早期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主动活动踝关节,并帮助按摩患肢,穿弹力袜,避免膝下垫枕 [2] ,保持髋部负压引流通畅,防止髋部、腹股沟部出现肿胀,减轻压迫。(2)防止血管内膜损伤。避免在下肢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在患肢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如需长时间输液,需作深静脉血管给药。(3)防止血液呈高凝状态。非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由于手术,创伤,出血不仅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且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给予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和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以加强抗凝治疗。(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老年病人骨折前已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宜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5)如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则应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以免使血栓脱落引起肺等其他组织器官栓塞。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骨外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