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0 08:59 来源:网友分享
放射线损伤是该病的直接原因。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发生与射线种类、个体耐受性、照射方式、局部防护,特别是照射剂量和分次照射方案均有一定关系。一些研究表明放射剂量为60Gy以上与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牙源性、损伤性感染可为放射性骨髓炎的感染诱发因素。
头颈部恶性肿瘤应用放射治疗已经日趋普及,随之而来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痛苦。电离辐射对人的损伤程度与照射时间、照射剂量有关,人体不同组织对辐射的耐受也有明显的差异,成人骨质是相当耐辐射的组织,在所用高能量的放疗中很少引起骨坏死,该病发病率较低。但经过辐射之后的骨质再生能力低下,时有发生无菌性坏死,此时颌骨易受感染,若出现牙源性感染、拔牙手术或遭遇颌骨创伤,就可能诱发放射性骨髓炎,出现疼痛、红肿、溢脓、创口不愈、死骨暴露。很多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影响进食、言语,治疗困难。
1、血管栓塞学说
照射后早期,血管内膜肿胀,引起血供减少;晚期则因管壁增厚和内皮细胞增生突向管腔,造成血管狭窄和闭塞,导致血供锐减或终止,引起局部营养障碍。
2、“三低”学说
由于放射线损伤血管和骨细胞,造成低细胞活性、低血管密度、低氧含量。
1、流行病学
发生于头颈部受到放射线照射的人群,患病率?年龄?下颌骨多见。病程缓慢,往往在放射治疗后数月甚至十余年后才出现症状。
2、疾病症状
发病初期呈持续性针刺样剧痛,由于放疗引起粘膜或皮肤破溃,导致牙槽突、颌骨骨面外露,呈灰白或黑褐色,继发感染后在露出骨面部位长期溢脓,经久不愈。病变发生于下颌支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可出现明显的牙关紧闭。放射性颌骨坏死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死骨与正常骨常常界限不清。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局部也易感染和组织坏死,形成口腔和面颊部长期不愈的溃疡、瘘孔或洞穿性缺损。放射性颌骨坏死病程长,病人呈慢性消耗性衰竭,常表现为消瘦和贫血。
3、疾病危害
可迁延很久而不愈,反复疼痛,牙关紧闭,影响进食和正常生活,局部遗留瘘孔,长期溢脓。可形成病理性骨折,颌骨缺损,导致面部严重畸形。可出现慢性消耗、贫血、消瘦与中毒症状。
放疗前处理口腔内龋齿、根尖周炎、牙周炎、智牙冠周炎患牙,拔除不能保留患牙,进行牙周治疗。放疗后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粘膜病损,放疗后不进行拔牙等有骨创的手术操作,C95出现早期症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预防疾病加重,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和遗留组织器官缺陷。
大块骨质坏死,可以形成颌骨缺损,甚至造成病理性骨折,咬合紊乱,严重影响咀嚼功能。
1、辅助检查
X线片病变初期表现为颌骨骨质弥散性疏松,间杂散在的增粗的骨小梁及小的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增粗的骨小梁可纵横交错呈网格状。牙槽突可有轻度吸收,牙周间隙增宽。病变继续发展,骨质广泛吸收破坏呈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并与不规则的高密度团块影交错,与周围正常骨无明显分界,有时还可见大小不一的死骨形成,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2、疾病鉴别
从头颈部放射治疗史、临床症状、X线表现,可以明确诊断。需与原有肿瘤复发、再发相鉴别,避免延误病情。
1、药物治疗
急性感染期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应通过药敏实验明确敏感药物。疼痛剧烈时对症给予镇痛剂。局部可以用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控制感染。
2、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因死骨不易分离,可以在正常健康骨质范围内实行死骨切除术,组织缺损可以采用人工植入物、血管化的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
3、其他治疗
积极加强营养,必要时输血治疗。还可采用高压氧治疗。
4、疾病预后
可以形成广泛颌骨死骨,造成颌骨骨质缺损、病理性骨折,影响进食、呼吸功能。保守治疗为主,无效的需行手术刮除死骨和感染灶,必要时需要行手术切除,植入复合组织瓣修复。少数抵抗力低下、糖尿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患者病情可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甚至全身消耗成恶病质状。我国医生近年报道该病治愈或缓解率为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