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禹:慢病管理的厦门样本

2015-07-09 11:06 来源:网友分享

  在厦门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眼里,信息化建设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属于初级阶段,只是在医院内部应用,这个阶段大部分医院已经做到了;另一个阶段便是信息化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如何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带来便利,是信息化建设需要思考的深层问题。

  3月21日,在IBM论坛智慧医疗分论坛上,杨叔禹笑称自己当院长还是比较“拿手”,7年的任职经历,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过信息化建设的每一步。

  在杨叔禹看来,医院信息化下一个重点应该是探讨如何为老百姓的健康带来“福利”,特别是如何把慢性病的诊疗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有效分流。杨叔禹告诉健康界,现在医院的门诊、住院病人中80%以上都是慢性病患者,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等,这些患者占用了很多大医院专科医生的资源。

  “一个糖尿病患者如果诊断明确,治疗方案也制定好,日常开药完全可以在社区解决,不用再到大医院。如果发生并发症,再找专科医生。”杨叔禹表示,患者无论是头疼脑热都要到大医院去,这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同时加深了医生与患者的矛盾。

  通过信息化技术让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监测与日常照护在社区卫生中心解决,不仅能大大减轻大医院专科医生的压力,还可以让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解决那些疑难复杂病症。

  同时,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也能得到更加细致的照护。杨叔禹称,“一个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如果不到社区医院去,不由社区的全科医生进行日常监测,等于平常没有人管。”而如果这些患者下沉到社区,平时健康方式的宣传教育、运动干预、饮食调节都可以纳入进去。

  厦门目前的做法是把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病患者,通过信息化进行分类。要求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社区的全科医生结队,共同掌握慢性病患者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这名患者在大医院确诊,再回到社区去,由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共同来负责平时的照护。”杨叔禹告诉健康界。

  “厦门城市不大,四五百万人口。我想将来用信息化技术能够真正为病人的健康服务谋福利,除了让患者看病感受有提升以外,还要在慢性病的管理和慢性病患者的照护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杨叔禹称,这才是医疗服务的最终目标。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