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1 07:07 来源:网友分享
1、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气滞主要由于情志抑郁,或痰、湿、食积、热郁、瘀血等的阻滞,影响到气的流通;或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失于疏泄、大肠失于传导等,皆可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郁滞,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气滞一般属于邪实为患,但亦有因气虚推动无力而滞者。
2、气滞的病理表现有多个方面:气滞于某一经络或局部,可出现相应部位的胀满、疼痛。气滞则血行不利,津液输布不畅,故气滞甚者可引起血瘀、津停,形成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由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脏腑气滞以肺、肝、脾胃为多见。肺气壅塞,见胸闷、咳喘;肝郁气滞,见情志不畅、胁肋或少腹胀痛;脾胃气滞,见脘腹胀痛,休作有时,大便秘结等。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不外闷、胀、疼痛。因气虚而滞者,一般在闷、胀、痛方面不如实证明显,并兼见相应的气虚征象。
3、主症:胀闷疼痛。
副症:头胀痛,眩晕,面部时时发热,眉棱骨痛,精神抑郁,胃脘、腹部胀痛,常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繁,或嘈杂吐酸,或疝瘕,或腹部胀满中空无物;或大便不爽欲便不得,或肠鸣腹泻,泄后痛缓,随后又作,恼怒加甚;胸中气滞,攻冲作痛,游走不定,呼吸牵掣作痛,俯仰转侧不利;或心前区憋闷、绞痛,重则牵及肩臂内侧,气窒呼吸不畅;腰痛胀满,连及腹胁,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远;或遍身疼痛,游走不定;妇女经前或经行时腹部胀甚于痛,或兼胸乳等处胀闷不舒,经行涩滞不畅,或经行后期;或者经闭。
1.气虚
气虚,是指全身或某脏出现机能衰退的病理现象。
【主要症状】呼吸气短,神倦懒言,四肢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舌淡而胖嫩,脉濡无力。
2.气滞
中医观点里“气滞”的一个综合表现,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所致。常见的有寒凝气滞、肝郁气滞、脾虚气滞、气滞血瘀等等。典型症状有:胸闷喜叹息,两胁、胃、腹胀痛,嗳气,咽部如有异物梗阻,性格内向,忧郁寡欢,心胸狭窄,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乳房、小腹胀痛,舌色暗,脉弦等。 气滞体质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情绪、饮食、年龄、环境、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
【主要症状】以胸、胁、腹部胀闷,疼痛为主要症候。其特点:疼痛时轻时重,且与精神因素有关,情志不舒则疼痛加重,疼痛部位不固定,表现“串痛”等。脾胃气滞者,表现症候为脘腹胀满、疼痛、饮食不消化等。
肝气郁滞者,表现症候为情志不舒、两胁胀满作痛、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
肝郁气滞的症状主要有下述几大方面:
1、表现为精神方面,精神抑郁、神经衰弱、心情不畅等。
2、表现在身体方面主要为咽部异物感、胸胁、少腹胀满窜痛等。
3、女性出现肝郁气滞时会出现乳房作胀痛、月经不调、月经紊乱、月经量少、严重还会出现痛经等症状。
了解肝郁气滞的症状后,那么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肝郁气滞呢?
中医认为肝郁气滞型乙肝治宜舒肝解郁,解毒活血。常用逍遥散,方剂中柴胡舒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使肝气条达、脾得健运;加板蓝根、金银花、夏枯草、丹参以活血解毒;胁痛重者可加川楝子(用量不可超过10克)、元胡舒肝止痛;食少腹胀加焦三仙、鸡内金,可消食除胀;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夜交藤、百合,可清心安神。
除应戒烟限酒、忌食甘肥辛辣的食品外,要适量多吃清肝泻热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红柿、绿豆、绿豆芽、黄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针菜、油菜、丝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
气滞血瘀的原因
气滞血瘀是指中医所说的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于某一部位产生阻滞的病理。气滞血瘀的成因常见以下几方面:
1.情绪抑郁、紧张,性格内向,有不顺心的事都埋在心里,郁结日久,影响气血运行;
2.嗜食油腻、甜食,血脂过高,或饮食过咸,或饮水不足,均能使血液过分黏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3.气虚、阳虚体质,推动功能减退,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或瘀积;
4.生活环境寒冷,血管长期痉挛,血行迟缓或凝滞于微血管;
5.缺少运动锻炼,心肌收缩力减弱,气血运行迟缓;
6.各种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郁血、水肿、粘连,或病理产物停积于局部,会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吃什么中成药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著名的理气、活血化瘀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
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可用于心血管瘀阻初起,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服用。
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或用保和丸、木香槟榔丸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中成药逍遥丸、越鞠丸等,有较好的解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