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哪些是其的治疗方法

2017-06-18 13:29 来源:网友分享

一、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适宜及禁忌吃的食物

  1、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多吃蔬菜水果,如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不仅含有各种维生素含量 ,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茄子: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三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等疾病,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2、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高糖。

  忌高钾,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橘子等,以防引起高血钾症。

  忌豪饮。

  忌高脂。

  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不宜食用。

二、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治疗

  1.病因治疗 本病以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既以病因治疗为主。临床上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大多数病例的精神障碍可得到缓解。

  2.精神障碍的处理 由于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同时躯体疾病的改善也需要一个过程,故在治疗开始须同时应用相应的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原则与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首先剂量宜小;其次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和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具体可根据不同症状,在不影响心功能情况下,采用相应的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如焦虑、抑郁时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时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一般不宜使用酚噻嗪类药物,要选用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氟哌啶醇、氯氮平等;以意识障碍为主时,既要控制运动兴奋,又要注意防止药物对意识障碍的影响,而采用对意识和镇静作用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氟哌啶醇或利培酮等。

  3.支持疗法 如以意识障碍为主,则需同时施行支持疗法,包括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

  4.心理治疗 应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但一般需在急性期缓解后或等意识障碍恢复后,患者能接受时在施行。心理治疗手段视精神障碍的种类而定,如抑郁、焦虑、恐惧等以个别、言语性解释、保证为主;对有幻觉妄想的病人,症状的解释需审时,往往需要等待药物起效后,或患者在稍能接受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引起反感或抵触而拒绝治疗,结果会事与愿违;对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缄默、木僵、孤独、退缩者,要加强行为训练;对那些遗留的痴呆、人格改变者心理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对A 型行为用行为治疗来矫正,如放松训练等。行为方式的改变不仅可预防冠心病的复发,且可降低血糖、血脂。冠心病的康复阶段是一个充满应激的时期,对冠心病的预后有极大影响,要做好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再调整和再适应,这是防治本病的重要举措。但心理治疗在早期合并应用时可减少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发生率,于清汉(1995)报道一组对照研究中,合并心理治疗组,精神障碍的缓解率为75.9%,遗留人格改变者为5.1%,智能障碍者6.9%,而不合并心理治疗的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69%,10.6%,9.8%。

  5.加强护理 良好的护理直接关系到躯体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和结局。护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对躯体疾病的护理,又要做好精神科的特殊护理。环境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特别要注意安全护理,以防其自伤、意外身亡、摔倒、冲动、毁物等,对抑郁患者应警惕其自杀企图。同时要强调在治疗过程中避免精神刺激,以免促使病情加剧。例:

  (1)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精神障碍:

  ①强心药及抗心律失常药:选用毛花苷C(西地兰)和利多卡因等以改善心功能和消除心律失常。

  ②精神药物:选用利培酮和奋乃静等,以消除幻觉和妄想;选用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和抗抑郁剂如文法拉辛(万拉法新)等以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③镇静催眠药:对兴奋躁动患者,可肌注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等,但应以小剂量为宜。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精神障碍:

  ①治疗冠心病:宜用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心痛定)等,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

  ②控制精神症状:A.抗焦虑药:可选用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劳拉西泮(罗拉)等,以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B.抗精神病药:可选用利培酮及舒必利等,以消除幻觉及妄想;C.脑代谢赋活剂:静脉滴注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以促进意识恢复;D.抗痉挛剂:有痉挛发作者可采用抗痉挛剂,如肌注地西泮(安定)或苯巴比妥等。

  ③进行心理治疗:关心鼓励患者,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三、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症状

  临床上几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表现:

  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伴精神障碍 是指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过程中,由于脑部慢性缺氧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1)焦虑抑郁状态:以焦虑最为多见,患者易激动、紧张、恐惧等,常伴有抑郁情绪。大多发生在病程较长,个性悲观的病人。

  (2)幻觉妄想状态: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偶可出现幻听,常为议论性和命令性。妄想多为被害性。

  (3)意识障碍:有失神、晕厥发作,症状出现前常先有心前区轻度疼痛,后无力、恶心,继而出现黑蒙、短暂的意识丧失。常见于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时。

  (4)少数出现痴呆状态。

  (5)神经症状:可见癫痫样痉挛发作、脑卒中等(多为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

  (6)合并心力衰竭时,特别在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时,可出现明显的死亡恐怖感,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有的病人则出现失神、晕厥,眩晕等。在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和精神错乱状态。

  2.心律失常伴精神障碍 由于心律失常而出现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或称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表现为兴趣减少、记忆降低、联想困难等症状。发作频繁的病人常处于衰弱状态。也有的出现抑郁、兴奋性增高、死亡恐惧感、嗜睡、无欲或梦样状态等异常。

  (1)脑衰弱综合征。

  (2)抑郁状态。

  (3)兴奋状态,患者手舞足蹈、用头撞墙等。

  (4)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意识模糊,此时患者烦躁不安、自言自语、可出现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但事后大多不能回忆,此外有失神发作、嗜睡状态等。

  3.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精神障碍 是指主要由于心脏瓣膜狭窄和闭锁不全,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1)脑衰弱综合征:多在病后1 年内出现。表现倦怠、烦躁、气短、心悸、易激惹、情绪不稳、失眠、健忘、多梦,注意力集中困难、精神抑郁等。少数病人可出现强迫症状和癔症样发作,常为癔症样抽搐、情感不稳等。

  (2)意识障碍:随着心力衰竭的出现和加重,脑低氧明显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如脑缺血发作或晕厥、嗜睡、谵妄等状态。

  (3)幻觉和妄想状态。躁狂或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头晕、失神、晕厥和多汗等。

  (5)神经症状可有脑梗死、癫痫样痉挛发作或脑梗死合并癫痫、小脑舞蹈症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6)症状分期:第1 期以神经衰弱综合征为常见,次为脑缺血发作、癔症样症状或舞蹈症等。第2 期晕厥或幻觉、妄想、木僵、癫痫样痉挛发作,脑梗死等。第3 期昏睡、谵妄或错乱以至昏迷。

  4.先天性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是指由于先天性心脏结构缺陷所致脑部缺血、缺氧等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临床约有90%左右的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1)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惹、抑郁、情感不稳、淡漠、无欲、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钝等。

  (2)性格改变:表现为胆怯、任性、好哭、怕羞、无信心。

  (3)智力发育迟滞:概念和知识的储存能力差、计算能力差。

  (4)语言障碍:发音欠清,表达能力更差。

  (5)失神、眩晕、晕厥、起立性黑蒙等发作。

  (6)神经症状:癫痫性痉挛发作,如出现局限性癫痫性发作时应考虑有无脑脓肿或脑硬化等可能。

  5.心内膜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心内膜炎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心内膜炎症、栓塞等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

  (1)幻觉妄想状态。

  (2)精神分裂样精神病表现。

  (3)意识丧失发作,如有发热往往出现谵妄状态。

  (4)神经系统可有脑栓塞、脑出血、脑脓肿等。

四、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症状的产生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在出现心功能不全,心搏出量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脑供血量减少时,导致大脑缺血、低氧进而出现脑功能障碍所至。

  1.冠心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相关因素

  (1)冠心病的发病相关因素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胆固醇可促使血管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体力活动过少等;在应激源中,寒冷对本病有极为不良影响,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社会心理因素亦颇为重要,人际关系紧张、婚恋不满等;患者的性格在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型行为模式者(急躁、好胜、缺乏耐心、时间紧迫感、敌意、攻击性强等)的发病率比B 型者(遇事从容不迫、不争强好胜等)多两倍。

  (2)冠心病导致精神障碍的机制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冠状动脉硬化说: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这是产生冠心病脑病的基础。多发生在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时,表现为失神、晕厥等。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谵妄、错乱、幻觉、妄想等。

  ②脑动脉硬化说: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常伴有脑动脉硬化,后者可使脑血流量减少,出现各种脑症状或脑卒中。

  ③血氧含量改变说:冲中重雄等(1958)曾提出即使脑血流量正常,而血氧含量或氧饱和度降低时也可引起脑部缺血或严重缺氧,而出现失神或眩晕发作。

  ④心脏栓子说:心脏内壁血栓脱落或在心房颤动治疗时栓子脱落等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藤井润等认为除了栓子原因外,也要重视心肌梗死的发作、血压下降和血压凝固性增高也可造成血栓形成。

  ⑤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Friedman 等(1985)报道有好争、激动、敌意、过分认真等性格特征者易发冠心病。以后把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称为A 型行为模式。这种性格特征在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发生上起有重要作用。赵耕源(1991)综合国内资料发现,95%的心肌梗死是心理因素所诱发。而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和极度紧张情绪可使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促使心肌进一步缺血,情绪紧张还可通过下丘脑促使脂肪贮存,使TC 增高,从而加剧了心肌梗死的形成。有研究发现,冠心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与心电图改变及血脂含量无直接关系。

  2.心律失常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 心律失常是一组综合征,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几乎在所有的心脏疾病都可出现,其中有些是由心理、情绪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如焦虑症等)。此时临床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甚至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但心脏本身并无实质性损害。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短暂性脑缺血、脑乏氧、脑水肿以致意识丧失,患者常伴有抽搐,临床称之为脑缺氧综合征,或称Adams-Stokes(阿-斯)综合征。本综合征的精神障碍多见于发作前期、发作间歇期、部分病人也可在历时2~4 周的清醒期后,发生意识模糊、智能减退等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阿-斯综合征发作后出现的精神障碍与脑血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紊乱有关。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