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终身风险 预测中国模型

2017-05-22 13:30 来源:网友分享

  如果能够知道10年后,每个人罹患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就可以提前预警。日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领衔的团队,顺利完成了中国ascvd风险预测研究。通过输入年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综合指标数据,便能够借助数学模型,计算出10年后个人ascvd的发病风险。近日,这一研究成果论文在著名国际医学期刊《循环》杂志在线发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然而,目前关于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多来自欧美人群,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人群。研究是利用中国人群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等4项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共计10.6万人),开发和验证的首个ascvd发病风险预测“中国模型”。模型构建过程中,不仅综合考虑了既往欧美国家风险预测模型中涉及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等危险因素,还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疾病谱特点,考虑了南北方居住地区和城乡差别,并纳入腰围、ascvd家族史,以及年龄与各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等综合因素。

  模型建立后,经过c模型的内部验证,以及在1.4万人和7.1万人两个随访人群中的外部验证,证实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研究也证实,与美国相关模型相比,模型对中国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更加准确。

  顾东风表示,模型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实用性评估工具。研究者建议,根据既往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及本项目的队列分析,如果10年ascvd发病风险超过10%,可视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而发病风险在5%~10%,可视为中危人群;小于5%为低危人群。对于低危人群,应该加强自我监测以及ascvd终身风险评估;对于中危人群,应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等;对于高危人群,除上述生活方式改变之外,应该针对自身的危险因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调脂、降糖等药物治疗,并在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一段时间后,评估自身ascvd发病风险的变化。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