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7 10:58 来源:网友分享
头晕、头痛、半身不遂、半身麻木、言语不清、痴呆、昏迷的罪魁祸首竟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我国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仅次于肿瘤的可怕疾病。目前,已有年轻化趋势,年龄多在40岁以上,容易导致“半身不遂”,长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及经济负担。专家表示,由于脑卒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脑卒中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便可最终预防脑卒中。
专家介绍,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它先从内膜开始,先有脂质积聚,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则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专家提醒:头晕、头痛、半身不遂、半身麻木、言语不清、痴呆、昏迷的罪魁祸首便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预防1: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专家认为,与肿瘤的不可预防性不一样,脑卒中是可预防的疾病。从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入手,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便可最终预防脑卒中。
如何防范“动脉粥样硬化”呢?专家指出,首先,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帮凶,因此,高危人群必须经常检查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生活上也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室内冷热要适中,避免冷热刺激对身体造成负担,避免脾气暴躁、易于冲动、操劳过度、活动剧烈、通宵达旦、酗酒等。此外,避免长期久坐不动,多散步、打太极。
预防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专家提醒:病从口入,动脉粥样硬化是吃出来的疾病,因此食疗对于防范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他认为盐分摄入过多是引起国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一个人一天摄入钠盐不要超过1克。同时,减少生蚝、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可以有效控制高血脂;常食蔬菜、高纤维食物,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此外,应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制品、牛奶的摄入,少吃油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降低脑卒中风险
不少中老年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突然一阵头晕,耳朵听不清了,话也说不利索了,有时还会感觉半边脸或肢体麻木,走路不得劲,甚至喝水也会呛着。但很快这些症状又没了,于是便没当回事儿。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发作了一次小中风。
老百姓常说的中风,学名叫“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卒中通常是脑血管堵塞,导致该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坏死,其所支配的神经发生功能障碍。若确诊为缺血性卒中,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
但是很多患者及家属对于血栓的症状重视程度不够。中风是我国的常见病,尤其在北方发病率更高。若是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留下偏瘫、说话困难等后遗症,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并常年需要人照顾,对患者本人和家人都是沉重的负担。但缺血性卒中患者若是能尽早得到溶栓治疗,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也能大为改善。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造成卒中患者不能及时溶栓,如转运时间较长,路上可能因交通状况耽搁;受医院条件所限,很多基层医院不能进行溶栓;门诊与病房脱节,入院后等待检查结果花费时间等。针对最后一种情况,目前有些三甲医院已成立了“卒中单元”,相当于溶栓患者的“绿色通道”,可大大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专家认为,患者中还常有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本来好好的人,来医院治了以后“更重了”。实际上,正确的治疗对病情控制绝大多数是有利的。如果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后第一时间来医院,得到溶栓治疗,那么就有可能会痊愈,不留下偏瘫等后遗症。但是,若太晚来医院,病情已延误很久,病变区域的神经细胞已受损严重、大量死亡,那么失语、运动能力受限等症状就不再可逆了,因为神经细胞一旦死亡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尽快就医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温馨提示: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或大量饮酒,合理膳食,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脂肪症,高脂血症等。防止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