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14:12 来源:网友分享
1.眩晕明显
据介绍,很多人在发生脑溢血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晕眩,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抬脚费力,甚至摔倒在地上。但有些人眩晕感觉不明显,有点类似于喝酒后站不稳的感觉。
2.剧烈头痛
这种头痛没有明显诱因,很多人开始都是断断续续的头痛,但后来转化为持续性头痛。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症状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一,甚至有些人还会伴发恶心和耳鸣。
3.一侧麻木
很多脑溢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
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4.眼前蒙黑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只眼睛出现事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这些都是脑溢血的前兆,所以千万不能大意。
5.白天嗜睡
一些人在脑溢血发病前都会出现嗜睡的症状,即便是在精神很好的白天也睡意明显,有非常疲惫、睡不够的感觉。
6.经常呛咳
在喝水或者进食的过程中莫名地出现呛咳,这也是很多人脑溢血的先兆。
7.哈欠连天
一些病人还介绍,他们会不分时间、地点而情不禁自地打哈欠。其实这正是大脑缺氧的征兆。
8.舌根发硬
突然感觉舌头根部僵硬,舌头膨大,说话说不清楚,甚至舌头痛、吞咽困难。
9.握力下降
手臂突然失去握力,比如拿一个东西明显感觉拿住了,却掉在地上。有时还伴有讲话说不清楚。
10.常流鼻血
如果正常的流鼻血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伴有高血压,还经常会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就要小心了。专家介绍,高血压患者经常的鼻出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1倍。另外,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1。
可干预的五大危险因素如下:
1、高血压。研究发现,成功治疗高血压能减少40%的脑卒中风险。
2、糖尿病。
3、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的危险来自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4、心脏病。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地跳动,随着年龄增长,它可能会以一种很快的、不规律的节律跳动,称作房颤。快速房颤时,血凝块随时可能从心脏壁上脱落,顺血流栓塞在脑部血管。房颤的病人约有4%—18%患有脑卒中。
合理的饮食习惯
病从口入,因此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因此那些老年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少吃一些糖类含量高,选择吃脂肪量、胆固醇比较低的食物,进而减少脂肪类物质在血管里面的沉淀。
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豆制品,还有就是一些时令的蔬菜,新鲜的水果,以及一些维生素比较多的食物。最重要的是要戒烟,少喝酒,确保老年人的健康。
少盐多钙。老年人还要遵循这个饮食原则,“淡盐是参汤,咸盐是砒霜”,老年人不易吃过咸的食物,而且平时注意补钙,防止骨质疏松。
少食多餐。老人体内肝糖原慢慢的减少,导致老人容易饿,所以老人适合少食多餐,不仅有利于健康,还能够防止肥胖。
加强体育锻炼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多锻炼,对于身体健康有大大的益处。老年人最多的就是时间,尤其是那些退休的老年人。在早晨的时候,可以相约去公园进行锻炼身体,这样既可以增强自己的体魄,又减少因为没有他人的陪伴而产生的郁闷心情,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开朗、更加愉快。
老年人多锻炼,还可以加速老年人的血液循环,促进以内多余脂肪的消耗,进而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还可以让自己的协调性增加。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禁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流质。
3.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30分钟内快速滴完,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应慎用或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尿量和水、电解质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血压升高、神志障碍加深、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应警惕脑疝形成。若患者出现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色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勤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吸入性肺炎和肺不张。
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和预防压疮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