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患者的三大症状表现 怎样摆脱恐惧症的困扰

2016-12-05 14:54 来源:网友分享

一、恐惧症的常见表现

  1、广场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又称场所恐惧症、旷野恐惧症、幽室恐惧症等,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多起病于25岁左右,而35岁左右是另一发病高峰,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恐惧,如广场、密闭的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等。患者害怕离家或独处,害怕进入商店、剧场、车站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因为患者担心在这些场所出现恐惧感,得不到帮助,无法逃避,因而回避这些环境,甚至根本不敢出门,焦虑和回避行为的程度可有很大差异。恐惧发作时还常伴有抑郁、强迫、社交焦虑及人格解体等症状,若不有效治疗,症状虽可波动,但一般会转入慢性。

  2、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常见的恐惧对象为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等。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所有情境。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和抑郁障碍。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3、特定恐惧

  患者的恐惧局限于特定的情境,如害怕接近特定的动物,害怕登高、雷鸣、黑暗、飞行、封闭空间或是害怕在厕所大小便、进食某些东西、进行牙科治疗、目睹流血或创伤等,害怕接触特定的疾病,促发惊恐的具体情境。特定恐惧一般在童年或成年早期就出现,如果不加以治疗,可以持续数十年。对恐惧情境的害怕一般不波动,导致功能残缺的程度取决于患者回避恐惧情境的难易程度。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是疾病恐惧的常见对象。其中的血液创伤恐惧与其他恐惧不同,它导致心跳缓慢,有时出现晕厥,而不是心跳过速。

二、详解恐惧症的治疗方案

  恐惧症是主要的神经类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异乎寻常的恐惧、过分的紧张不安、气促和回避行为等。到医院诊断时,患者需要做的检查有脑电图检查和心理测试等。据医学统计,恐惧症的患病人数比例为0.01%-0.3%。

  在一项针对深圳市≥18岁人群恐惧症的患病情况调查中,有7134人进行了此项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恐惧症患者337例,恐惧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02%,而特定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场所恐惧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75%和0.20%。其中女性的患病率为5.80%,而男性的患病率则为3.68%。可见女性患恐惧症的人数多于男性。

  在7134人的恐惧症发病年龄的调查中,平均发病年龄为10岁,而且女性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男性。49.26%的恐惧症患者有共病现象,而共病的主要疾病为强迫症,患病率为23.44%,有抑郁症的患病比例为21.96%,有焦虑症的占16.32%。恐惧症的就诊率和住院率分别为16.62%和1.19%。恐惧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妨碍者分别占10.09%、18.99%和9.50%。这些数字表明,恐惧症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精神疾病之一,而且具有发病年龄小、共病率高和就诊率低的特点。

  对于恐惧症的治疗,目前主要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方法,治愈率为85%。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症状,恐惧症的治疗周期通常为5-15天。

  对于恐惧症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而这两者在相较之下,舍曲林更为安全和有效。对此有学者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将43例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22例)及帕罗西汀组(21例),疗程均为8周。疗效评定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及临床四级疗效评定,而安全性评价则应用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结果显示,舍曲林在治疗恐惧症中相对安全和有效。

  在恐惧症的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针灸疗法。有学者调查,在用针灸治疗58例恐惧症患者以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在这58例恐惧症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36例,年龄最小的有23岁,最大的有75岁。其中病程最短的有3个月,最长的有10年。这些恐惧症患者大多表现为痰多胸闷、眩晕头重、苔腻、脉弦、失眠、耳鸣、腰酸、舌红等。中医的针灸治疗采用体针和梅花针、耳针、灸法、按摩合用。主穴选用的是四神聪、神庭、心俞、胆俞。

  不管患者采取何种恐惧症的治疗方案,都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胡乱用药,以免使病情恶化,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导致恐惧症的病因有哪些

  家庭因素:

  父母限制子女接触社交环境也促发SP(社交恐惧)。有人认为恐惧症与人格障碍有关,Maycr-Gross则把神经症看成是人格的一种反应。杨氏⑶对483例神经症中48例恐惧症的MMPI模式特点分析结果提示:

  恐惧症多发生在回避性人格障碍者身上,这种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敏感。吕氏等对57例对人恐惧症的病理心理治疗效果分析,提示该类病人大多数具有孤僻、内向、自尊、羞怯性格特征。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精神分析学说 -性心理冲突:认为本病起源于儿童性心理冲突,通过置换的防御机致,将某种无关重要的物体或情境,象征地取代了引起心理冲突的人,从而避免了性心理冲突和分离性虑Sigmend Freud认为,恐惧症作为一种焦虑来自于自我对危险的反应,反应水平的差异由于最初的归因所致。

  恐惧症又称为焦虑性歇斯底里,是由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绪冲突所致。到了成人阶段,由于性驱力继续表现出强有力的恋母或恋父色彩,从而激起了一种被阉割的恐惧和焦虑。

  条件反射学说:按照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惧情绪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或称为学习的结果,即是由儿童时期早已消失习得了的恐惧经验中学习得来的。某些物体或情境与令人恐惧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而形成条件反射,这些物体或情境成为了恐惧对象,由于病人对此采取回避的措施,而使这种恐惧焦虑得以强化。

四、恐惧症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诊断

  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高度内向。以至于通过多种因素的反复刺激,患上了恐惧症。因为病状相似,恐惧症常被误诊,这对治疗也带来了极大影响。

  恐惧症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诊断呢?

  1、焦虑症

  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是持续存在的,并非针对某一具体的处境或对象。而恐怖症伴有的焦虑多是境遇性的、针对性的、发作性的,随着回避恐惧对象或处境焦虑可减轻或消失。

  2、强迫症

  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

  3、疑病症

  疾病恐惧的患者可能与疑病症相似,恐惧情绪一般不突出,而且疑病症担心的是自身,认为自己的怀疑和担心是合理的;而恐怖症所害怕的是外在的对象或处境,并且认为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只是无法摆脱。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资讯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