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8 06:32 来源:网友分享
研究资料表明,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
妊娠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患忧郁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的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使促发忧郁的重要诱因。另外报道显示,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
分娩期的影响因素:我国的初产妇较多,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的心理。而研究显示,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紧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可致使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难产,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使产后抑郁症状的危险性增加。
产妇生产后出现短期情绪低落是正常的,角色的转变、家人关注度的转移、照顾宝宝的负担等……很多因素会使新妈妈有悲伤、烦躁的心理体验。但一般说来,产后低落情绪通常会随着体内激素水平恢復正常,而慢慢自行缓解。
但如果情绪低落的状况迟迟没有好转,或持续两周以上并有加重的趋势,那就有可能是产后抑郁症,需要引起重视了。
产后抑郁如果未引起重视,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大人的生活,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发展也有影响。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母亲的爱,会导致亲密感缺失,长大后可能会没有安全感,对焦虑的体会更深。
当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时,很多时候家人会不理解,认为是“矫情”、“无理取闹”,这种情况反而会更加重患者的病情。预防产后抑郁,不只是产妇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问题。
首先,产妇可以在怀孕期间多阅读一些婴儿护理方面及孕产妇心理、生理的知识,从思想上做好准备。其次,产妇家人要正确认识分娩后产妇心理行为的改变。家人特别是丈夫要加倍关心、体贴产妇﹔不能因为宝宝的到来而转移对妈妈的关注。
每个新妈妈都应该为宝宝的到来感到由衷的高兴,虽然会因为宝宝的哭闹、生病等情况让你心烦意乱、情绪沮丧。多数新妈妈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精力投入到照顾宝宝中来,而有一部分新妈妈却在这种不良情绪中越陷越深,由产后抑郁发展成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的名词解释为:产后出现的以抑郁为主的短暂情感紊乱。表现为从短暂的心境低落到伴有焦虑和恐惧的严重抑郁,对婴儿及其丈夫的漠不关心、敌意,以及睡眠紊乱等。抑郁程度取决于这些感受的深浅和处于不愉快的日子是否比愉快的日子多。一半以上的产后抑郁症发病会在产后6周出现,高峰期在第10周,持续几年或更长时间都有可能。抑郁程度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不相同,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但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表现出来。
生理上的表现
1、 抑郁会导致食欲低下、从而体重减轻;
2、 容易失眠、早睡、疲倦和乏力;
3、 抑郁情绪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使人更容易患疾病,如冠心病、哮喘、头痛和溃疡病。
情绪上的表现
1、 容易焦虑,总是担心宝宝和自己的身体状况;
2、 容易被激怒,无缘无故对家人发脾气,很小的事情都会引起自己不满;
3、 害怕和恐慌,总是幻想宝宝突然死亡,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情形不能自拔。
很多因素造成新妈妈情绪沮丧,多数妈妈能自我调节过来,但抑郁程度过了某个界限,就会导致产后抑郁症。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并不存在单一病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生理变化
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性激素和孕激素比平时增长了近10倍,产后3天内迅速降低到怀孕以前的水平。孕激素的大幅下降,可能与抑郁症症状出现有关。
心理压力
很多新妈妈对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不适应,宝宝哭泣、生病、喂养和教育问题等都容易让新妈妈造成心理压力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家庭环境
经济条件,住房坏境,婆媳关系等都是导致抑郁症的因素之一。突然遭受重大创伤,例如宝宝猝死、父母去世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既往经历
有过抑郁症史,流产史、单亲、低社会地位、多子女的母亲、父母早年离异、低学历、低收入、等因素均可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