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4 20:37 来源:网友分享
单方、验方口服或注射:
1、鲜商陆制成片剂,每片重0.4g,相当生药0.5g,每日3 次,每次6片。
2、干、鲜老鹳草,每日30~60g,代茶饮。
3、核桃1个取仁,八角茴香1枚,饭前嚼烂吞下,每日3次,连用1个月,治疗本病轻者。
外敷法:
一贴敷于靠近肿块的部位,一贴敷于乳房下部。3~4日更换一次,治疗效果非常好,是目前中医治疗最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外治法:
1、温经络、化痰散结之药膏合黑退消,外敷于乳房局部。
2、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冰片,共研细末,蛋青调敷患处。
3、香附末、麝香末、蒲公英,以醋煎之,调敷患处。
按摩法:
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
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Coormaghtigi和Amerlinck在1930年已证明切除卵巢的家鼠注射雌激素后能产生乳腺囊性病,在人类,雌激素不仅能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也能导致腺管扩张,形成囊肿,新近研究说明高泌乳素血症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重要原因,国外学者报道绝经后妇女患乳腺囊性增生症,常是不恰当的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结果。
(二)发病机制
大体形态 一侧或双侧乳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软硬不均的囊性结节或肿块,囊肿大小不一,大囊肿直径可达1~5cm,呈灰白色或蓝色,又称蓝色圆顶囊或蓝顶囊肿(图1),小囊肿多见于大囊周围,直径仅2mm,甚至肉眼见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切开大囊肿可见囊肿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浆液性或棕黄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其中含有蛋白质,激素(泌乳素,雌激素,雄激素,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类生长激素,卵泡刺激激素,黄体化激素等),糖类,矿物质及胆固醇,切面似蜂窝状,囊壁较厚,失去光泽,可有颗粒状或乳头状瘤样物向囊腔内突出。
1、肿块:为95%乳腺癌病人的首发症状。大多单发,少见多发,形态偏于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一般较硬、境界不清。个别如髓样癌质地较软,境界较清。多发于外上象限,肿块增大较快,早期可有活动度。
2、皮肤改变:常见为浅表静脉怒张,酒窝征和桔皮样皮肤。炎性乳癌病人胸部皮肤可大片颜色变暗,呈硬结、增厚,杂以癌性斑块和溃疡呈铠甲状胸壁。晚期乳癌可向浅表溃破,形成溃疡或菜花状新生物。
3、乳头乳晕改变:乳房中央区乳腺癌,大导管受侵犯可致乳头扁平、凹陷、回缩,甚至乳头陷入晕下,导致乳晕变形。Paget氏病可出现乳头、乳晕皮肤湿疹样改变。
4、乳头溢液:乳腺癌伴溢液占乳癌总数的1.3-7%,且多见于管内癌、乳头状癌。血性溢液多见,次为浆液性、浆血性、水样等也有。以溢液为唯一症状乳癌,极少见,且大多为早期管内癌、乳头状癌,溢液乳腺癌多数先发现肿块后伴有溢液。
5、腋淋巴结肿大: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需排除上肢、肩背、胸部其他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检查可助确诊。
乳腺纤维瘤
为乳房内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与体内雌激素过高有关,可发生在一侧或两侧乳房内,一般为单发性。肿块为卵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质地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肿块易被推动。目前治疗多为手术治疗,但多不能被青年女性所接受,主要是手术虽切除了局部的肿瘤,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却并未得以纠正,故易复发,其次是给乳房上留下斑痕。
乳腺囊肿
乳腺囊肿是乳腺结构不良、炎症等原因导致乳腺腺叶或小叶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物质阻塞导管以后,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乳汁在乳内积存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乳腺囊肿是乳房的一种良性的病变,多位于乳房中央、乳头周围,特别好发于乳头上方处,常有乳房炎症及乳房外伤史,致使大导管口阻塞。
乳腺囊肿分为乳腺单纯型囊肿和乳汁淤积性囊肿这两大类。乳腺单纯型囊肿是乳腺细胞的分泌物滞留在导管内而形成的囊肿,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环、边界清楚,单发或者多发。乳汁淤积性囊肿是因乳腺导管阻塞,乳汁淤积而形成的囊肿,乳房局部伴随有红、肿、热、痛的症状。
乳癌
是发生在乳房内最多的恶性肿瘤,早期为无痛性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组织界限不清,不易被推动。早期无自觉症状,多数被患者无意中发现。乳癌肿块增大时,则与皮肤粘连,局部皮肤可凹陷,呈橘皮样。癌肿侵犯乳管时,可使乳头回缩。
温馨提示:
保持愉快、乐观健康的心态,劳逸结合和积极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