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2 12:19 来源:网友分享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身体里的分布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依次是:卵巢、子宫直肠窝、盆腔腹膜,有人将其比喻为盆腔的沙尘暴。
1、红色病变腹膜呈红色病区、火焰状、血管密集,或有腺体样赘生物。这表明有丰富的血管新生、活动的腺体和间质,是内异症的早期病变。
2、棕色病变或称黑色病变,为皱缩的黑色病灶,呈煤渣样斑点、斑块、紫结节。这是由于内异症病灶反复出血、色素沉着所致,为内异症进展期改变。
3、白色病变腹膜呈白色浑浊样,腹膜缺损,瘢痕形成,腺体和间质都很少,血管也减少。此为愈合病变,曾称“晚期病变”,但这容易使人联想癌瘤的晚期,有人因此很紧张,其实它是内异症的非活动、纤维化阶段,并不意味病情更严重。但由于血管减少,激素受体缺乏,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内异症可引起各种各样的疼痛:87.7%有痛经;71.3%有下腹痛,57.4%有全腹痛,56.2%有性交痛,42.6%有肛门痛,39.5%有排便痛。
最典型、最常见的疼痛是痛经—月经来潮或其前后下腹部为主的疼痛。由内异症引发的痛经被称为“继发性渐进性”痛经。也就是说,月经初潮及随后的几年没有痛经,之后开始出现痛经,越来越重。
痛经的程度可轻可重,轻的可能仅仅是下腹部胀满,可自行缓解。重的时候痛得要命、痛得撞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对疼痛的评价采用的是称为可视性痛感评分系统(VAS)。判断疼痛程度的时候,医生会拿出一个有不同颜色、有分值标尺,同时有从笑脸到哭脸的图案,让患者说出自己疼痛的严重程度所对应的部位,以此进行疼痛评分。
内异症引起的第二种疼痛是慢性下腹痛。疼痛可能与月经周期有关,也可能与月经周期无关,时重时轻,常常会被误诊为慢性盆腔炎。
内异症引起的第三种疼痛是性交痛,更确切地说是深部性交痛。也就是说,性生活过程中,女性身体深处的某个部位疼痛。这是内异症特征性的疼痛类型,进行妇科检查时,医生的手触到了某个地方,也会非常疼痛。这个部位通常是子宫后壁、子宫直肠窝或者子宫骶骨韧带。可以这么说,如果盆腔发现了包块,如果医生检查的时候感觉很疼痛,那么通常是良性的,也就是说可能是内异症。如果摸起来不痛,情况可能反而不好。
1.复发痛经的治疗:手术治疗后复发,首选用药物治疗,仍无效,应考虑手术。如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症状重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或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多选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性激素类药物。
一线用药方案:口服避孕药,观察3个月,若有效,可继续使用;二线用药方案:GnRH-a、孕激素、雌激素衍生物以及其他中医中药。
2.复发巧克力囊肿的治疗:可进行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
同初发患者,若囊肿小,无症状,可暂时观察;若囊肿直径≥5cm,应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或行腹腔镜手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复发患者,再次手术虽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会进一步增加对卵巢的损伤,约20%患者需第三次手术;对无生育要求,盆腔粘连广泛,年龄在45以上者,疼痛症状严重者,可行根治术。
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年轻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进行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术后药物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年龄较大或者影像学检查提示囊内有实性部分或有明显血流不除外恶性者,以手术为宜。
4.合并不孕的治疗:如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首选超声引导下穿刺术,予GnRH-a3~6个月后进行IVF-ET;反复手术可能进一步降低卵巢储备功能,有卵巢功能早衰的风险;复发者IVF-ET的妊娠率是再次手术后妊娠率的2倍(分别为40%、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内膜细胞种植不在正常的位置。内膜细胞正常是生长在子宫腔内的,但因为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导致内膜细胞可以经由输卵管进入到盆腔以为生长,因此就出现了子宫内膜异位这一病症。
这种疾病是很严重的,不及时的进行合理的治疗会影响女性的孕育能力的下降。在这种疾病的术后护理也是很关键的,那么让专家来给介绍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积极的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内异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大多采用腹腔镜技术,除按腹部手术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外,医生还应详细向病人讲解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消除病人因知识缺乏而产生的顾虑。
经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按腹部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特别要注意观察血氧情况、有无皮下气肿,术中举宫协助手术的病人要注意阴道流血情况。
医生应向患者朋友们做出详细的讲明按时用药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从而鼓励病人术后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术后保持安静的休养环境,动作轻柔、语言温和并教会病人侧卧位上下床。及时满足病人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