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饮食禁忌_ 应该如何防御病毒性肝炎

2016-11-05 16:01 来源:网友分享

一、病毒性肝炎病人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1)忌食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肝炎患者因肝功能不佳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消化,以致在肝脏内沉积,容易形成脂肪肝。故肝炎患者忌食肥肉、动物脂肪、蛋黄、动物内脏等;另外这些食物可损伤脾胃,导致湿邪加重,使病情缠绵难愈。

  (2)忌食辛热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辣酱、洋葱、椒粉、咖喱粉能助火,破坏肝细胞,加重炎症。酒及刺激性饮料(咖啡、可可、浓茶)有兴奋性作用,而肝炎病人肝功能低下,解毒作用减弱,故应忌之。

  (3)忌食油煎、炒、炸食物:由于脂肪燃烧产生丙烯醛,此为一种具有刺鼻臭味的气体,它能经血循环至肝脏,刺激肝实质细胞;它能反射性引起胆道道痉挛,并刺激胆道,减少胆汁分泌,不利于肝脏代谢活动进行,故应忌食。

  (4)忌食粗纤维食物:如卷心菜、大白菜、韭菜等,这类食物能促进胆囊收缩素产生,引起胆囊强烈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松弛,而影响胆汁流出,妨碍肝脏正常代谢及消化系统的功能,故应忌食。

  (5)禁忌饮白酒、啤酒: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酒精的解毒主要在肝脏,约95%以上的酒精在肝内被氧化分解,肝炎患者肝功能不健全,解毒能力降低,酒精可促进肝内脂肪的生成和蓄积,发生脂肪肝,还可使已受破坏的肝细胞再度受到破坏,逐渐失去解毒能力,饮酒日久将会发生酒精蓄积中毒,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肝硬化,肝脏病人大量饮酒还有猝死的危险。

  (6)肝炎病人不宜多食白糖、饴糖:肝炎病毒既损害肝脏,也损害胰腺内的胰岛,吃糖过多,受损害的胰岛负担过重,则易诱发糖尿病。食用过多的糖还会在肝内合成中性脂肪,导致脂肪肝,加重肝脏功能的破坏。故肝炎病人吃糖应有限制。

  (7)肝炎患者不应食用南瓜子:南瓜子食用后对肝、肺、肾等脏器都有一定的病理损害,对肝脏的损害最明显,可使肝内的糖元减少,脂肪增加,南瓜子中所含的南瓜子氨酸有使肝细胞轻度萎缩的作用,肝炎患者食用则更会加重肝脏的损害。

  (8)忌吃霉变花生、红薯、土豆、豆类及汽水。

二、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1.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

  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自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4周内的粪便具有传染性,而以发病前5天至发病后1周最强,潜伏后期及发病早期的血液中亦存在病毒。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唾液,胆汁及十指肠液亦均有传染性。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

  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汗、唾液、泪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中。急性患者自发病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HBsAg( )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中凡伴有HBeAg( ),或抗-HbcIgM( ),或DNA聚合酶活性升高或血清中HBVDNA( )者均具有传染性。

  3.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

  4.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HBsAg携带者是HDV的保毒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5.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病毒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血液制品应予严格检测,如HBV标志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HBeAg阳性者不可从事饮食行业,饮用水卫生管理及托幼工作。HBsAg阳性的婴幼儿在托幼机构中应与HBsAg阴性者适当隔离,HBeAg阳性婴幼儿不应入托。

  2.保护易感从群

  对与急性起病的甲型肝炎病人接触的易感人群,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有相当保护作用,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应在接触后7天内注射)。剂量为0.02~0.05ml/kg,肌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已在不少国家研制成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纯化HBsAg制成,制品内要求不含Dane颗粒,检不出HBcAg、HBeAg和DNA多聚酶以及其他各种病毒,我国已正式生产。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对婴儿的保护率可提高至95%以上。保护婴儿切断母婴传播是预防重点,对HBsAg阳性尤以HBeAg亦呈阳性的产妇所产婴儿,出生后须迅即注射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及(或)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使用方法:新生儿出生当天、生后1个月与6个月各肌注10~30μg。成人剂量为第一次20~30μg,以后1、3、6月各肌注20~30μg,首次注射1年后加强接种1次,剂量为20~30μg。HBIg用法为新生儿出生2~12小时内肌注高滴度(>1∶100,000)HBIg1ml,以后在3个月和6个月时各注射1次,剂量同上。

四、病毒性肝炎应该如何护理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遍及全世界,但在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但各地区人群感染率差别较大。

  甲型肝炎全年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通常为散发;发病年龄多在14岁以下,在托幼机构,小学校及部队中发病率较高,且可发生大的流行;如水源被污染或生吃污染水中养殖的贝壳类动物食品,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

  乙型肝炎见于世界各地,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人群中HBsAg携带率以西欧,北美及大洋洲最优(0.5%以下),而以亚洲与非洲最高(6~10%),东南亚地区达10~20%;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约10%,其中北方各省较低西南方各省较高,农村高于城市。患者及HBsAg携带者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在低发区主要为成人,在高发区主要为儿童而成人患者多为慢性肝炎;一般散发,但常见家庭集聚现象。 丙型肝炎见于世界各国,主要为散发,多见于成人尤以输血与血制品者,药瘾者,血液透析者,肾移植者,同性恋者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易转为慢性。

  丁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但主要聚集于意大利南部,在我国各省市亦均存在。

  戊型肝炎的发病与饮水习惯及粪便管理有关。常以水媒流行形式出现,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泛滥之后,由水源一次污染者流行期较短(约持续数周),如水源长期污染,或通过污染环境或直接接触传播则持续时间较长。发病者以青壮年为多,儿童多为亚临床型。

  病毒性肝炎患者常用的保肝方法有以下几种:1、忌贪杯。2、营养均衡。3、饮食要洁净。4、慎用药物。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论是中药或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而且药物要在肝脏内分解代谢,用药不当会加重肝脏负担。

  充足的休息、营养、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各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向病人介绍需要接受隔离及隔离的方法,以取得配合,防止疾病传播。建议病人以后避免献血,因为肝炎病人即使痊愈也可能携带病毒。告诉病人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康复所需的时间,并使其了解复发并不常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病毒性肝炎

挂号科室:肝病科

温馨提示:
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以往所谓的非甲非乙型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无特殊发病群体 常见症状:发烧、食欲不振、黄疸、头痛、大三阳、肝区扣痛、小三阳、畏寒、厌食、恶心、呕吐、脾肿大[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肝胆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