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10:15 来源:网友分享
凡血液从肛门排出均称之为便血,可发生在便前、便后、便中,可单纯性便血,也可与粪便相混杂而下。消化道的炎症、肿瘤、损伤、血管病变等均可导致便血,某些急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以及维生素缺乏等全身性疾病,也可影响消化道,出现便血据不完全统计,可引起便血的疾病不下百种,常见病也有几十种
儿童便血要考虑直肠息肉、肠套叠;中青年便血多为内痔、肛裂、炎症性肠病;老年便血要想到直肠癌症,结肠憩室等疾病的可能。新鲜便血要考虑为肛门直肠或乙状结肠下部的疾病,柏油样黑便要考虑上消化道出血。粘液脓血便常提示大肠炎症,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少数可见于结肠癌无痛性新鲜便血首先要想到内痔(成人)、息肉(儿童);伴肛门疼痛的便血要考虑肛裂;伴有剧烈腹痛的便血有可能是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里急后重、排便习惯或粪便形状改变,特别有进行性排便困难的便血,首先要想到结肠直肠癌;肛门坠胀疼痛的便血要考虑肛窦炎或直肠炎。
为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一旦出现便血,最好及时到医院肛肠科作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痔疮便血:其大便出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
2、肛裂便血:其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拭可见,新鲜肛裂便后有肛门剧烈疼痛。
3、消化道疾病便血: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红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纯红,则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4、直肠晚期便血:其大便出血呈鲜红色,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5、结肠息肉:其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多半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下腹痛、发热、便频等症状。
6、全身性疾病便血: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大便出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
1.鲜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
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 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 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 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 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
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 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 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 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 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 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 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血液从肛门排出称之为便血。便血的颜色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及出血速度可有一定差异。胃、食管出血由于经胃酸作用且在肠道存在的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所以表现为柏油样便;小肠及结肠出血由于不存在上述因素,故多为鲜红色便。由于口腔、鼻、气管部位的出血吞咽下也会引起便血。
短时间内连续排出黑便,由于血液的丢失,患者常感到头晕、心悸、口渴、尿少、软弱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甚至休克。如长期间断性小量排黑便,由于失血过程缓慢,患者可无明显表现。引起便血的常见原因有:
1.消化道溃疡
最为多见,常有中上腹痛、烧心、吐酸水等表现,出血后这些症状反而有所减轻。由于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所以表现为便血。也有部分消化道溃疡患者在呕血的同时出现黑便。
2.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者多见。先出现腹痛,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左上腹阵发性绞痛,逐渐转为全腹持续性痛,并阵发性加剧,伴腹泻、大便为糊状或血水样,恶臭,同时有恶心、发热和呕吐,轻者1~3周可治愈,重者可因大量便血而休克。
3.小肠肿瘤
可有长期脐周疼痛,腹部可扪及包块,合并恶心呕吐、无便、无肛门排气等肠梗阻症状,也可有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当肿瘤侵袭破坏肠壁血管时,即可出现便血。
4.肠套叠
多见于2岁以下健康婴幼儿,男性多见。起病突然,突发腹痛,疼痛剧烈,为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大便为黏液血性,可有腹部包块。
5.肠结核
起病缓慢,右下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进食后加重,大便为糊状或黏液脓血便,伴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
6.溃疡性结肠炎
起病缓慢,反复发作,多以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和继发性感染为诱因,表现为腹泻,大便为黏液脓性或血性,左下腹或下腹部痉挛性绞痛,痛后有便意,排便后疼痛可以暂时缓解。
7.结肠息肉
多发于青年成人,有家族性,平时多无症状或长期腹部隐痛,腹胀或大便习惯改变,反复发作性腹泻,大便带鲜血和黏液。有高度恶变倾向。
8.结肠癌、直肠癌
中年以上原因不明的下腹痛、腹胀、贫血、大便习惯改变、呈黏液便或血便。
9.痔与肛裂
多见于长期便秘,年老或体质虚弱者,表现为无痛性便后滴鲜血或便纸带血。
10.钩虫病
早期患者常有食欲亢进,劳动力减退或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后期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或顽固性便秘,常有小量隐性出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心悸、头晕等。肉眼观察大便颜色无明显变化,但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这类患者有些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瓦片等,医学上称为“异食症”。
11.其他
引起便血的原因还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口服某些药物也会损伤消化道黏膜,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会诱发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或出血性糜烂性胃炎,从而引起便血。
从某种意义上讲,黑便不及大呕血凶险,但大量黑便或出血积聚在消化道内同样可以出现急性贫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所以要重视黑便,对大量黑便,要及时去医院急诊检查治疗。对可疑黑便,首先要排除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吞咽后由肛门排出的可能,其次注意有无受某些中草药、铁剂、食用过多肉类、动物肝和血及菠菜等的影响,可以在停用含铁药物及禁食肉类、动物肝血、菠菜等三天后采集大便做潜血试验。对痔、肛裂等引起的小量出血时,可温水坐浴每日半小时,连续数天,或用缓泄剂避免大便干燥,不食辛辣食物,多食富含纤维食物及水果、蔬菜等;对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要避免硬食,只能进半流、软食,细嚼慢咽;对由于药物导致的便血,首先要停用相关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改用其他药物或用药方式。总而言之,在对症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和治疗便秘适量吃些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白菜、菠菜等,水果以香蕉为最佳。每天早晨饮适量凉开水,吃好早餐,有助于排便;生活有规律,每日定时排便,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一,预防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二,饮食保健
宜吃下列食物:
(1)豆类含纤维的有大豆、赤豆、绿豆、蚕豆、青豆等。
(2)蔬菜类含纤维的有青菜、菠菜、油菜、马铃薯、萝卜、西红柿、黄瓜等。
(3)粮食类含纤维的有大米、小麦、玉米等。
(4)水果类有苹果、梨、杏、山楂、杨梅、柑、香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