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5 17:31 来源:网友分享
一紧张就想上厕所,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别担心,这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一旦紧张的情绪舒缓下来,尿频尿急的问题自然会逐渐缓解。
然而,除了此类影响之外,很多的躯体疾病的发生也和心理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脱发跟压力大有关,长期抑郁的人易得肿瘤等。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情志病分会主委、杭州市七医院院长、省级名中医张永华教授说:“这类疾病在医学上有个特殊的名称——心身疾病,据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生几乎涵盖了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代谢、泌尿生殖、骨骼肌肉、神经精神等各系统,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老年病等各科,可见在疾病治疗时注重心身共治已是刻不容缓。”
便秘久治不愈
调理情绪后神奇好转
在张永华教授的专家门诊,经常能看到很多心身疾病患者,他们通常比单纯的身体疾病更痛苦,又找不到合适的专科医生来治疗,但通过张教授的心身共治,奇妙地摆脱了痛苦。
“张医生,你开的药太好用了,我才吃了两个星期,身上所有不舒服的地方都好了,还需要继续吃吗?”42岁的林女士一边进诊室一边大声问。
就在两周前,也是在这个诊室,第一次来看病的林女士面容憔悴、愁眉不展,总是反复问自己会不会是胃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林女士回忆,两年多前,她不知怎的就开始便秘,经常是两三天都不上大号,不得不借助开塞露才能解决问题。起初,她以为是自己老坐办公室不运动,胃动力不足所致,还特意去配了点药吃,结果却是肠子一天到晚“咕噜噜”蠕动作响,便便依然不怎么顺畅,甚至还在加重,每周的排便次数减到一两次,开塞露也开始不管用了。
更可怕的是,因为经常吃了不拉,总觉得肚子胀胀的,林女士的心理负担很大,她开始不敢多吃东西,食欲每况愈下。随后,她又发现胃部经常会隐隐作痛,还老是有股气在往上冲,做了胃镜检查,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把她给吓坏了,心想着“会不会是胃癌的前兆”。
直到两周前,她经朋友介绍找到张永华教授。“你的睡眠怎么样?”“你的情绪怎么样?”“你的个性怎么样?”与大多数内科医生问诊时截然不同的三个问题,终于帮林女士找到了病根——焦虑。
林女士说,她的睡眠一直不好,不是入睡困难就是早醒,脾气也比较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至于个性方面,向来都是比较敏感多疑,后来细想起来,其实一切问题就是从老公经常晚归而吵架开始的。
于是,根据中医“思则气结”、“气机郁滞”、“郁怒伤肝”,而肝火旺盛灼伤阴液导致津枯便秘的原理,张永华教授开方时,除了表面上所需的调理胃肠的药之外,还特意加了些“疏肝理气、养阴宁神”的药,身心同调,病情明显好转。
常见心身疾病
几乎涵盖了各科疾病
为什么对林女士这样棘手的病患,张永华教授能手到擒来?这得益于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功底。
“我原先是看中西医结合消化、肝病的,在很早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西医消化科的病人中,有30%~40%与心理、情绪相关;而在中医消化科的病人中,更是有60%~70%与心理、情绪相关。因此,我向来非常重视人的心理对消化系统等疾病的影响,在治疗上更是讲究从‘心’调治肝病和脾胃疾病。”张永华教授说。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与心理的密切关系之外,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因素也是密不可分,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就提出了“双心理论”。他认为,40%的心血管疾病是完全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还有40%的患者是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两者都有,仅20%是纯粹生理上的心血管疾病。
更有研究显示,心身疾病的发生几乎涵盖了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代谢、泌尿生殖、骨骼肌肉、神经精神等各系统,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老年病等各科。
更糟糕的是,随着社会竞争日趋增强,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造成的心理应激日显突出,直接导致目前心身疾病增多,迫切需要正确而有效的防治措施。
中医药防治心身疾病
有天然优势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意识到躯体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现代医学中,内、外科医生和精神、心理科医生分科明确,这样人为地将生物学与心理学割裂开来的,在对待此类疾病时往往容易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张永华教授说。
传统的中医则不然,其向来讲究“形神统一”的整体观,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
比如,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刺激,超过了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气血紊乱,阴阳失衡,脏腑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心身医学与传统中医理论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而中医药“心身同治”的做法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也有着天然优势。
另外,除中药内服之外,传统中医还可采用针灸、推拿、气功、外治、食疗、体疗等独有的特色治疗方法,让心身疾病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