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怎么治疗 内痔有哪些临床表现

2016-11-26 11:28 来源:网友分享

一、内痔临床表现

  内痔多发于成年人,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肛查时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回纳,可形成内痔嵌顿,并有分泌物溢出,肛门坠胀;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

  1.Ⅰ期:痔核较小,如黄豆或蚕豆大,色鲜红,质柔软,不脱出肛外,大便带血或滴血。

  2.Ⅱ期:痔核较大,形似红枣,色暗红,大便时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大便滴血较多或射血一线如箭。

  3.Ⅲ期:痔核更大,如鸡蛋或更大,色灰白,大便时或行走时脱出肛外,不能自行还纳,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则呈喷射状,痔核脱出后如不尽快还纳,则易嵌顿而绞窄肿胀、糜烂坏死。

二、内痔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 内痔与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脱出物呈环状或螺旋状,长度2—100n或更长,表面光滑,色淡红或鲜红,无静脉曲张,一般无出血。

  2. 内痔与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可有大便带血或少量滴血,绝无射血,脱出物为单个带蒂,表面光滑,质地较痔核硬。

  3. 内痔与直肠癌

  直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经常在粪便中夹有脓血、粘液,便次增多,大便变形,肛门指检时触及菜花状肿块或凹凸不平的溃疡,质地坚硬,推之不移。

  4. 内痔与肛乳头肥大

  乳头肥大为齿线附近的锥形、灰白色的表皮隆起,质地较硬,一般不出血。肛乳头过度肥大时,便后可脱出肛门外。

  5. 内痔与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溃汤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血管瘤、憩室病、息肉病均可有不同程度的便血,需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方可鉴别

三、内痔的治疗方法

  1.保守疗法:无症状的内痔无需治疗。若病人出现便血、脱出、或由此而导致的肛门瘙痒,则需要进行治疗。采用润肠通便药物,或嘱病人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并经常清洗肛门部,或局部使用软膏或栓剂

  2.注射疗法

  3.扩肛疗法:通过扩肛而解除肛管的狭窄,减轻或消除肛门内血管衬垫充血、阻塞和下降,恢复肛管直肠的正常功能,治愈内痔。

  4.降温疗法:冷却肛门会造成局部血流增加和血管收缩作用,改善肛门局部血运,治疗痔疮。

  5.套扎法:套扎法是利用乳胶环的弹性,借助一定的器械,将乳胶环套扎于痔核的基底部,使痔核造成机械性狭窄,阻断其血运,使痔核造成缺血性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痔疮的目的。

  6.结扎法:以丝线或肠线结扎于痔核的基底部,机械性阻断痔核的血液供应,产生缺血性坏死,继发痔核脱落而愈合,由此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7.冷冻疗法:通过液氮将温度下降至-196℃,导致痔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痔疮的目的。

  8.红外线凝结治疗法

  9.激光

  10.如为三期内痔应手术切除。

四、内痔的症状

  1.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

  2.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

  3.初期(工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色或青紫色,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呈间歇性发作。中期(Ⅱ期)痔核较大,隆起,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后期(Ⅲ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方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无疼痛感觉,中,后期可有肛门坠胀,瘙痒,如痔核脱出嵌顿,可致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瘘等证。

  5.一般无全身症状,后期有的可继发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肛肠疾病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