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怎么治疗 如何有效预防内痔的发生

2016-12-02 11:20 来源:网友分享

一、内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在痔的初期和无症状静止期的痔,只需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不需特殊治疗。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血栓性外痔有时经局部热敷、外敷消炎止痛药物后,疼痛可缓解而不需手术。嵌顿痔初期也可采用一般治疗,用手轻轻将脱出的痔块推回肛门内,阻止其再脱出。

  2、注射疗法:治疗Ⅱ、Ⅲ度出血性内痔的效果较好。注射硬化剂的作用是使痔和痔周围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粘膜下组织纤维化,使肛垫固定、悬吊于内括约肌上。用于注射的硬化剂很多,常用的有5%石炭酸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5%盐酸奎宁尿素水溶液、4%明矾水溶液等。

  3、红外线凝固疗法:适用于Ⅰ、Ⅱ度内痔。作用与注射疗法相似,通过红外线照射,使痔发生纤维增生,硬化萎缩。但复发率高,目前临床上应用不多。

  4、胶圈套扎疗法:可用于治疗Ⅱ、Ⅲ度内痔。原理是将特制的胶圈套入到内痔的根部,利用胶圈的弹性阻断痔的血运,使痔缺血、坏死,发生无菌性炎症,从而使肛垫固定。Ⅱ、Ⅲ度内痔应分2~3次套扎,间隔3周,因一次性套扎可引起剧烈疼痛。Ⅰ度内痔可一次套扎完成治疗。

  5、痔切除术:主要用于Ⅱ、Ⅲ、Ⅳ度内痔和混合痔的治疗。痔的切除方法有许多种,依据在切除痔核后肛管直肠粘膜和会阴部皮肤是否缝合,可分为开放式和闭合式痔核切除术两大类。

  6、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主要适用于Ⅲ~Ⅳ度内痔、环形痔和部分Ⅱ度大出血内痔。其方法是用痔吻合器环形切除齿状线上2cm以上的直肠粘膜2~3cm,使下移的肛垫上移固定。

二、内痔有哪些典型症状

  1、便血:排便中或便后出血,色鲜红,有时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将手纸染红,有时为滴血或射血。由于粪便擦破粘膜,或因排便时过于用力,血管内压力增高,以致曲张静脉血管破裂,便时则有喷射状出血。

  2、脱出:由于痔核体积增大,排便时受到粪便的挤压,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脱出肛外,有时是1--2痔核同时脱出,有时是全部痔核并带有直肠粘膜一齐脱出。最初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复位。症状较重者,脱出后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复位。症状严重者,除排便时脱出外,凡用力、行走、咳嗽、喷嚏、下蹲等,都可能再次脱出。

  3、疼痛: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有时仅感觉肛门部坠胀或排便困难。如发炎肿胀者,痔内有血栓形成或嵌顿,则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如脱出未及时复位者,则疼痛加重。如发生嵌顿,有溃烂坏死,引起肛缘发炎水肿,则疼痛剧烈,病人坐卧不安。

  4、粘液流出:直肠粘膜长期受痔核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内痔,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门流出。轻者大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自然流出,污染内裤,病人极不方便。在内痔脱出时,分泌物更多。

  5、瘙痒:因分泌物或脱出痔核的刺激,使肛门周围潮湿不洁,发生湿疹和瘙痒,搔痒有时是由于内痔脱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三、怎样才能确诊内痔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四、内痔应该如何预防

  1、防治便秘

  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时间有早、中、晚饭后的不同习惯。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大便时不感到大便困难,便后有轻松舒适的感到,这表明胃肠功能优良。假如大便秘结坚硬,不仅大便困难,而且由于粪便堆积肠腔,肛门盲肠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而使痔静脉丛曲张变形形成痔疮

  2、加强锻炼

  时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或许,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是因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可以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防治痔疮。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式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3、孕期易发注意保健

  妇女妊娠后可致腹压增高,特别是妊娠后期,下腔静脉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制,直接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容易引发痔疮,此种情形在胎位不正时尤为明显。因此怀孕期间应定时去医院复查,遇到胎位不正时,应尽早纠正,不仅有益于孕期保健,对于防治痔疮及其他肛门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

  另外怀孕妇女一般活动量相对减少,导致胃肠功能减弱,粪便停留于肠腔,粪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导致大便干燥,引发痔疮。因此怀孕期间应合理增多活动。避免长时间站、长时间坐,并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每次大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防治痔疮是十分有益的

  4、有条件的话,大便后清洗

  因为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周很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引发肛周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脓肿。特别是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引发痔疮。因此,应时常保持肛周的清洁,尽量大便后用清除冲洗,同时勤换内裤,可起到防治痔疮的作用。---痔疮手术只是切除了看得见的痔核而不能彻底根治。

  5、注意其他疾病导致腹压增高

  腹压增高,可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痔疮。医学上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很多,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痔疮。肝硬变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可致肛门盲肠血管扩张,而导致痔疮,此时应首先治疗肝硬变。不应急于治疗痔疮,因为肝硬变减轻后痔疮症状是可以改善的。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肛肠疾病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