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症状 结核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2017-03-23 07:20 来源:网友分享

一、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

  根据结核病的特点,本病的常见症状可做如下的分类:

  一、结核病的全身症状

  1、全身乏力,没做体力劳动也感到疲倦,休息后也不恢复。伴有食欲不振、失眠。

  2、午后低热是结核病最显著的发热特点,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多见于轻型结核病。部分患者体温达39℃,多见于急性、重症结核病人,如血播型结核病或干酪性肺炎。部分患者长期不规则发热,体温38-39℃,多见于慢性排菌者。

  3、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称为盗汗,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也是结核病的中毒症状之一。

  4、原因不明的月经不调或闭经。

  5、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

  6、结核超敏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等。

  二、结核病的呼吸道症状

  1、咳嗽、咳痰为常见症状,反复出现,多为白粘痰,合并感染时可为脓性痰。少数病人可以咳出干酪样物质。合并感染时咳嗽加剧,咳痰增多。支气管结核患者可有剧烈、频繁的咳嗽。

  2、咯血为肺结核常见症状,一般是痰中带血,肺部病变进展,侵蚀邻近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可发生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当累及大血管或者支气管动脉破裂时咯血量大,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或窒息。也可出现中量或大量的咯血状。

  3、一般胸痛部位较为固定,并为持续性胸痛,深呼吸或大声说笑、咳嗽时胸痛加剧,说明病灶邻近或侵犯胸膜。

  4、肺部组织受到广泛而严重的破坏,或有广泛的胸膜粘连,可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加重。

二、西医怎么治疗结核病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以使病灶消灭,最终达到痊愈。世界卫生组织将抗结核药分为五组。初治结核病通常选用第一组药物,耐药结核病或者因过敏、毒副反应不能耐受一线药物的可能需要选用其他几组药物。抗结核治疗原则可总结为10个字: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

  1、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结核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

  2、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3、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副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肾可产生毒副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抑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要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4、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用,易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

  5、所谓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全疗程半年到一年左右,耐药结核病疗程更长。

  因此,要想彻底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这样才能确保治疗有效、彻底。

三、合理饮食防治结核病

  结核病是很常见的疾病,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危害,结核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管住嘴,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不能吃一定要牢记,否则可能造成病情复发,带来严重后果。有的结核病人在食用鱼类和海鲜时易发生过敏,导致过敏的鱼类一般为无鳞鱼类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包括金枪鱼、马条鱼、鱿鱼、沙丁鱼、带鱼、黄花鱼、鲤鱼等,同时一定要禁酒,酒精会增加抗痨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结核病患者饮食禁忌:

  1、补充含钙、铁丰富的食物。

  钙可促进结核病灶的钙化愈合,故应常吃牛奶、奶渣、虾皮、豆腐、绿色蔬菜等含钙丰富的食品。若结核病患者有咯血时,应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绿色蔬菜等。

  2、高蛋白质饮食。

  肾结核饮食以蛋类、动物内脏、鱼、虾、瘦肉、豆腐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并多选用牛奶及奶制品,因牛奶中酪蛋白和钙含量丰富,能促进结核病灶钙化,有利于机体恢复。

  3、糖类供给量。

  按正常生理需要量即可。但结核病患者病情加剧时,每日可给予糖类 20~35 克左右,以尽可能满足机体需要量。

  4、适量脂肪。

  结核病人常会厌食,食欲不佳,故烹制饮食时,肾结核饮食应以少油饮食为宜,如米粉、麦片、红豆、绿豆、鱼类、蜂蜜等。

  5、服抗结核药时,如果吃茄子可能诱发过敏。

  出现瘙痒、烦躁、红斑、恶心、血压下降等症状,因此应少吃或不吃茄子。

  6、肾结核患者饮食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维生素对结核病患者有促进康复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C、B 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常见的有:胡萝卜、蛋类、花生、燕麦等。B 族维生素可提高体内各代谢过程,增进食欲,如动物肝脏、谷类及绿叶蔬菜。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如鱼肝油、菠菜、大豆、植物油等。

  结核病食疗方:

  1、鲜马齿苋30克,水煎服或炖猪瘦肉食,治肺结核骨蒸潮热。

  2、治肺结核咳嗽:芹菜茎30克,洗净切碎,蜜水炒食用,每日3次。

  3、治高血压、血管硬化、肺结核低热:白木耳20克清水浸泡半小时;粳米100克,大枣5枚,同煮粥。煮至快熟时加入泡胀洗净的白木耳,用适量冰糖调味食用。

  求医网温馨提示:病人的便具要单独使用,病人的小便要加入等量生石灰或适量的漂白粉,放置1小时后倒去,以便杀灭尿液中的结核杆菌。

四、结核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不同部位结核病可引起不同并发症,下面是结核病可能引起的一些常见并发症举例。

  1、支气管扩张

  当局灶性病变部位被纤维组织机化后,支气管壁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弹性消失,而形成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症,重者可继发感染或咯血。

  2、咯血

  病变部位组织破坏、炎症浸润、血管破损可致咳血。病灶钙化、钙石刺激组织血管也可诱发咯血,咯血量的多少,与损伤血管大小有关。轻者痰中带血,重者大口咯血,甚至咯吐不及发生窒息等严重后果。

  3、肺气肿

  当病变的肺组织遭到破坏后其功能也随之下降,则健康的肺进行代偿,当代偿超过限度时,可形成代偿性肺气肿,肺组织受病菌侵袭而发生组织破坏、纤维化、钙化、肺大泡形成等,也可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4、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肺结核病变广泛,使肺功能、肺结构发生严重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呼吸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