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真菌性肉芽肿的病理病因是什么 如何治疗脑真菌性肉芽肿

2017-01-25 12:32 来源:网友分享

一、脑真菌性肉芽肿的病理病因

  真菌感染(60%):

  真菌性肉芽肿属深部真菌感染,因此凡能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均可以是本病的致病菌,如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诺卡菌,放线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芽坐菌,分子孢子菌,念珠菌,波伊德霉样真菌,藻菌等,但以隐球菌,曲霉菌和放线菌多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组织移植手术推广,以及医务人员对真菌病认识的提高,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在自然界中真菌分布很广泛,很多真菌是条件致病菌,寄生在人体中,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它们乘虚而入,可侵犯肺,脑膜和脑,脊髓,皮肤,淋巴结,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等,真菌入侵脑的方式,常先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灶,再由肺经血行播散于全身器官和入颅,少数真菌(如曲霉菌,放线菌和芽生菌)可经头面部的口腔,鼻腔,鼻旁窦,眼眶,脊椎骨等处的病灶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个别病例可经腰穿,手术植入而发生脑部真菌感染,患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病人较易发生本病,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属于惟一的致病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也是颅内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

二、脑真菌性肉芽肿发病机制

  真菌常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内形成病灶,在由肺部经血液循环播散到脑及脑膜,少数真菌如毛霉菌,放线菌可经五官,颅骨,脊椎骨病灶直接侵入脑脊膜,个别病例可经腰椎穿刺发生感染。

  感染使脑膜局限性或广泛性形成不规则的肉芽肿,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或多核巨细胞浸润,脑呈不同程度的水肿,真菌沿血管周围和软脑膜下聚集,形成多数小囊样病灶,呈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应,甚至形成脑脓肿或肉芽肿,多位于脑实质内,偶见脑室内,在脓肿和肉芽肿中可见大量真菌体或菌丝,不同种类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也不相同,白色念珠球菌常引起小灶性化脓和肉芽肿,隐球菌早期形成胶冻样病变,无纤维包膜,晚期则形成肉芽肿,放线菌主要形成多发性脓肿和肉芽肿,脓肿壁呈黄色,脓液含“硫磺颗粒”,慢性病程者常有广泛脑萎缩。

三、脑真菌性肉芽肿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澄清或微浊,白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20~700)×106/L以上,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轻至中度降低,一般不低于85mmol/L。50%~80%的病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带有荚膜的圆形隐球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大约90%以上的病例血清或脑脊液中可以查出荚膜抗原。乳胶颗粒凝集试验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在诊断上有很高的价值。

  其他辅助检查:

  1.CT扫描 ①脑基底池及外侧裂失去正常低密度,密度增高,为渗出物占据,明显强化;②脑动脉炎引起脑梗死,呈低密度灶;③脑膜粘连致交通性或梗阻性脑积水;④基底节与丘脑多发囊性灶,不强化,有特异性。⑤脑实质内的肉芽肿CT平扫时呈等或高密度影像,增强后显示大小不一,多发的、边界锐利、明显强化的结节,或呈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周围伴有或不伴有水肿。

  2.MRI扫描 脑基底池的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增强后表现为明显强化,与低信号的脑组织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脑实质的肉芽肿在T2加权像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脑表面表现为多发的、直径约5mm的低信号。

四、脑真菌性肉芽肿的治疗

  真菌感染一旦形成肉芽肿,药物治疗则难以消除,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但手术前后都需要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对原发感染灶进行系统治疗。

  1.开颅病灶切除术 手术方法同脑结核球、脑结核性肉芽肿。术前、术后皆需继续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真菌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等。对不同的真菌需用不同的药物,可以合并用药,如隐球菌致病可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合用,则疗效更佳。

  (1)两性霉素B:目前仍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首次剂量1mg/d,静脉滴入,注意本药禁忌溶于生理盐水中。以后根据病人的耐受性每天增加2~5mg,直至1mg/(kg·d),但浓度不能超过0.1mg/ml,每次静脉滴入的时间至少6h,并避光。如用药期间副作用明显,则不宜继续加量,严重者须停药数天,一次用药可维持24~48h,故可每天或隔天1次。治疗期间可每周做腰椎穿刺,送脑脊液培养,培养阴性后再持续治疗4周。

  如疗效不佳或肾功能不良需减量时,可采用鞘内或脑室内注射,0.1mg加1~2ml注射用水,再用脑脊液5ml稀释,缓慢注入并反复用脑脊液稀释,可逐渐加量直至达0.5mg,每周可重复2~3次,但总量不能超过1.5mg。

  毒性反应包括发热、寒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和静脉炎等,个别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心律失常和血钾降低等,如用药前加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非那根)等,可减轻副作用,但须治疗量已加足时再用激素,以免真菌扩散。

  新型隐球菌合成荚膜时需要硫胺,故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硫胺,并注意低硫胺饮食3个月以上。

  (2)氟胞嘧啶:口服有效,且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剂量为50~150mg/kg,分次每6小时服用1次。本药最好以每天150mg/kg与两性霉素B 0.3mg/(kg·d)的剂量合用,既可以减少两性霉素B的毒性,还可以减少真菌耐药性的出现,全疗程共6周。最严重的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此时可以单独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

  (3)咪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毒性低,较安全,开始用200mg溶于50~100ml静脉注射用溶液中,15~30min内滴完。常用剂量1200~2400mg/d,分3次每8小时注入1次,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溶液250~500ml中,30min以上滴完,3~12周为一个疗程。对病人最好做心电图监测,以保证不发生不良的心脏反应,严重病例可同时鞘内注射,每次20mg,3~7天1次。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