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这些认识误区

2016-12-20 14:33 来源:网友分享

  要想把疾病控制好,首先您必须了解它。“久病成良医”说的就是您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逐渐学习到的疾病治疗知识,但是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疾病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医生,更要依靠自己的日常管理,所以很多人经常会被一些“谎言”欺骗,让自己活得很累,病情也控制不好。

  1 以后主食、甜食都不能吃了

  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即主食。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和简单糖,糖友知道如果吃过多的含糖食物会升高血糖,但大多数人会认为含糖食物就是有甜味的食物。其实不然,简单糖如葡萄糖、蔗糖等含有甜味,大家都知道要少吃。但多糖如淀粉,并没有甜味,但会在人体内分解为葡萄糖,同样会升高血糖。

  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就不能吃主食了,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所以您只需每天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果您喜欢吃糖,可以适量选择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这些既能避免您的血糖波动,又能满足口味要求。

  2 得了糖尿病以后药罐不能离身了

  生病了就要打针吃药,这是大家的惯性思维,现在就连最常见的发烧、感冒,也可能要吃几天药,甚至到医院输液才能好。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在糖尿病早期,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控制好血糖,不需要服药。另外一些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重,可能会必须依赖药物治疗,但是如果您的饮食、运动合理,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减少药量,这样既帮您节省花销,又能少吃药。所以您不要过于悲观,非药物治疗方式运用的好,药物您就能少吃少用。

  3 血糖一定要达标

  控糖是糖尿病治疗的根本,但并不是说血糖值一定要达标。赵阿姨自从被诊断出糖尿病,就认定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不会因为高血糖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所以赵阿姨的糖尿病治疗核心就是控糖高于一些,只要血糖高,她就要少吃饭,增加降糖药,几次差点出现低血糖。最近赵阿姨眼睛出现了问题,看东西不清楚。去医院检查才得知,原来是糖尿病眼病,医生告诉她,就是因为她的血糖控制得过于严格,造成血糖波动过大,而出现的并发症。

  所以并不是说只要把血糖降下来身体就健康了,往往血糖波动过大的危害比高血糖危害更大,所以您可不要被这种“谎言”遮住了寻求健康的“双眼”。

  4 得了糖尿病就离死不远了

  新确诊的患者大多会存在这种想法,总觉得生病了,身体出现故障,没有健康人的寿命长。您要知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如果您出现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恐怕真的会影响您的寿命,但是如果您能积极控糖,预防并发症出现,您可以长寿,甚至比健康人寿命更长。

扩展阅读:


一、1型糖尿病的预防

  1.健康教育: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2.预防和控制肥胖:肥胖是糖尿病肯定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

  3.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4.提倡膳食平衡: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血清胆固醇是饱和脂肪酸高水平摄人的标志。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且血清胆固醇高的人尤应注意避免饱和脂肪酸的摄人过多。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限制脂肪摄人到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

  5.戒烟、限酒。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视物不清[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内分泌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