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3 07:57 来源:网友分享
咳嗽受到抑制(20%):正常人由于会厌,声门,保护性的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少量液体亦能通过咳嗽排出,当神志不清时,如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酒精中毒或安眠药中毒等由于吞咽和声门关闭动作不协调,咳嗽受到抑制,异物即可吸入;食管病变如食管失弛缓症,食管上段癌肿,Zenks食管憩室,食物下咽不能全部入胃反流入气管;癌肿或外伤引起的食管气管瘘食物可经食管直接进入气管内;医源性的因素,如胃管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等,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老年人反应性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临床上吸入胃内容物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较多见,误吸煤油,汽油,干洗剂等,多见于儿童。
异物(30%):吸入物产生肺炎的严重程度与吸入胃液中的盐酸浓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吸入胃酸的pH<2.5时,可严重损伤肺组织,吸入液体少至50ml即能引起肺损害,动物实验中证实,吸入pH<1.5的液体3ml/kg时,动物死亡100%,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损害越严重。
发病机制:吸入胃内容物后,胃酸刺激支气管引起强烈的支气管痉挛,接着发生支气管上皮的急性炎症反应和支气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进入肺泡的胃液迅速向周围肺组织扩散,肺泡上皮细胞破坏,变性并累及毛细血管壁,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肺泡毛细血管壁破坏,形成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水肿,数天后肺泡内水肿和出血逐渐吸收并有透明膜形成,然后引起纤维化,吸入同时可将咽部寄殖菌带入肺内,产生以厌氧菌感染为主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形成肺脓肿肺水肿使肺组织弹性减弱,顺应性降低,肺容量减少,胞泡Ⅱ型细胞破坏,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使小气道闭合,肺泡萎陷引起肺不张,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值降低,静动脉分流增加,导致低氧血症,血管内液体大量渗出或反射性血管扩张,血容量可减少35%以上,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吸入碳氢化合物的病理过程与胃酸吸入相仿,因其表面张力低,吸入后在肺内大面积扩散,并使表面活性物质失活,更易产生肺不张,肺水肿,导致严重低氧血症。
检查
白细胞计数中度增高伴核左移,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
胸部X线示于吸入后1~2小时即能见到两肺散在不规则片状边缘模糊阴影,肺内病变分布与吸收时体位有关,常见于中下肺野,右肺为多见,发生肺水肿,则两肺出现的片状,云絮状阴影融合成大片状,从两肺门向外扩散,以两肺中内带为明显,与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X线表现相似,但心脏大小和外形正常,无肺静脉高压征象。
支气管镜如作纤支镜检查,在气管或支气管中看到食物颗粒和其他胃内容物时,具有诊断价值。
诊断
胸部X线示于吸入后1~2小时即能见到两肺散在不规则片状边缘模糊阴影,肺内病变分布与吸收时体位有关,常见于中下肺野,右肺为多见,发生肺水肿,则两肺出现的片状,云絮状阴影融合成大片状,从两肺门向外扩散,以两肺中内带为明显,与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X线表现相似,但心脏大小和外形正常,无肺静脉高压征象。
诊断吸入性肺炎应当对那些容易发生胃酸吸入的病人引起注意,当他们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有或无刺激性咳嗽而出现呼吸衰竭,应首先高度怀疑本病。
需鉴别的疾病有:心源性肺水肿,肺栓塞,细菌性肺炎和其他引起ARDS的原因,如脓毒血症和低血压症等。
治疗
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应用纤支镜或气管插管将异物吸出,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纠正血容量不足可用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为避免左心室负担过重和胶体液渗漏入肺间质,可使用利尿剂。应用肾上腺皮激素治疗尚有争论,有认为在吸入12小时内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3~4,有利于肺部炎症的吸收,但亦有持相反意见者。抗生素只用于控制继发性感染,而不主张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因用药既不能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发生,且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后的处理原则与上述相同。
预防
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主要措施为防止食物或胃容物吸入,如手术麻醉前应充分让胃排空,对昏迷患者可采取头低及侧卧位,防止病人在无意思状态下将异物吸进入肺;对于麻醉或昏迷病人,应尽早安置胃管,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强护理更为重要。
一、护理: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应用纤支镜或气管插管将异物吸出,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纠正血容量不足可用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为避免左心室负担过重和胶体液渗漏入肺间质,可使用利尿剂。应用肾上腺皮激素治疗尚有争论。抗生素只用于控制继发性感染,而不主张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因用药既不能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发生,且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后的处理原则与上述相同。主要治疗办法是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由于咳痰时检查厌氧菌无意义,所以常用的方法为气管内吸出物,支气管吸出物或脓胸液体的定量培养。
二、饮食: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